两个原因:
1、天天敲代码,没时间也没地方消费;
2、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年纪大了赚钱能力就下滑了,所以不会养成「高消费」习惯。
对于程序员这种前期职业来说, 35 岁就是个门槛。
虽然说出来很残酷,但这的确非常现实,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是年龄越大越吃香的。
有些职业的价值在短时间内飞快地爆发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价值开始逐渐衰减。
到了一定年龄,人的经验虽然在增加,但身体确实是扛不住,无法高强度熬夜,经不起折腾,这些都是人体的自然规律。
而对一个企业来说,所有员工本质上都是工具人,都是零件,并不是工作时间越久就越重要,而是需要员工持续不断地产生价值。坦率地说,就是性价比。
当新人的性价比高于老人的时候,企业是不留情面的。特别留情的企业,要么本身就是垄断,要么不需要赚钱,要么已经挂了。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让你去管理一台机器,你发现一个齿轮磨损了,这个时候最优的选择当然是换一个新的零件,而不会去考虑旧零件被换下来以后会面临什么处境,即使这个零件曾经帮你产生了很多效益,但不行就是不行了。
这很不近人情,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追求利润,追求性价比,这才是企业永远的行动纲领。
而对企业来说,一个大前期职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快速榨干,然后抛弃。
所以今天,我想简单谈谈为什么有的职业是前期,越老越不值钱;有的职业是中后期,越老越值钱。
有些话可能说得比较直接,但我觉得不说直接点就没有意思了。
及早放弃幻想,不要相信公司是家,给自己准备第二条路才是王道。
1
前期职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市场需求的极度不稳定性,供需容易出现大量变动。
这既是因也是果,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然会享受到职业溢价,也就是高工资。
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前期行业,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有大量的市场可以开拓,涌现了大量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各种概念、各种赋能、各种烧钱,做的是增量市场。
在增量市场上,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来开疆拓土,并且那个时候同一个领域往往有多个公司在竞争,每家公司都觉得自己才是未来。
有时候高价招聘,甚至是一种防守策略。
讲白了就是有些人我不是很需要,但我更需要我的对手得不到。
这是溢价的起源之一。
另一个起源则是烧资本的钱不心疼。
一方面供不应求,一方面市场涌入了大量的热钱,企业也给得起钱,这就造就了互联网行业远高于其他行业的起薪。
但是在单一领域活下来的企业就那么几家,而从倒闭的那些公司离开的程序员只能再次投入就业市场。
与此同时,市场上还有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涌来。
人才供应链的逐渐完善是互联网从一个新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人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少,等到新市场被分割得差不多了,开始做存量的时候,大家忽然发现,市场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程序员。
程序员这个职业和老师、医生这样的典型后期职业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同一家企业对于程序员的需求是不稳定的。
刚需不一定能产生溢价,但一定非常稳定。
医生治好了一个病人以后并不会说就没事可做了,因为永远都会有新的病人,而老师虽然教完一届学生以后又在重复,但永远都会有孩子长大需要上学。
不需要换医院,不需要换学校,永远有新的需求需要执行。
人一定会得病,大部分得的病不会差很多。
而相比之下,对程序员的需求是由公司有没有新产品的开发计划来决定的,做新产品的时候可能需要一百个程序员来开发,但是做完了以后平时只需要五个程序员来维护就够了。
那剩下的九十五个程序员怎么办呢?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暂时用不到,但是可以留着到开发下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再用。这种想法很天真,要知道,很多互联网小公司其实就指着几个项目吃饭,一个项目完了以后未必还能有开发下一个的机会,不节约成本说不定明天就倒闭了。
即使到时候又需要人了,直接招新人不香吗?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上,越晚招人的性价比其实越高。
永远会有新的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他们可能没什么经验,可能技术一般,但是他们要的钱少,身体好,能熬夜,听话,好管理。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排除掉感情因素,你也会用这种性价比高的新零件换掉旧零件。即使旧零件上满是为了公司业务才生出的锈痕,但生了锈的零件,也确实不好用。
不光是互联网行业,其实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存在用新人换掉旧人的问题。
这一点都不温情,但很现实。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部分人并不是那个管理者,而是那个可能被换掉的零件。
不管你现在是新还是旧,都必须提前为你的未来考虑。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考虑。
2
前期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替代性强,属于劳动密集型工种。
虽然程序员一开始的确是高技术工种,但这其实是时代原因,就是 20 世纪国内根本就没有互联网行业,能接触到计算机的人非常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而从实际情况来讲,程序员反而是特别容易培养的低门槛行业。那些学费几千块的计算机培训班,九块九的网课,只要脑袋不傻,学个一年其实就能应付最基础的业务需求代码。
当然,稍微复杂的需求和架构优化以及算法肯定做不了,但大多数公司也不需要程序员做这些。
甚至很多程序员的日常就是 google+git,然后 ctrl C+V,改改参数,调调接口,写写文档,就好了。
当然,低门槛不代表低上限,往往越是低门槛和速成的行业,能脱颖而出的越是大牛,比如销售,看似谁都能干,但能干好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但是对这个行业里最广大的那批普通从业者来说,如果没有了个人经验和技术的优势,那么身体素质随年龄的衰弱,就会直接降低自身对企业的价值。
更何况,现在其实已经不需要程序员来从零开始写代码了,客户的很多需求都是模块内的,直接调用现成的代码就可以了,而那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经理抽风在半夜新开的脑洞,这些不困难但是烦琐的东西,才是现在程序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这种活儿来说,工作经验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