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讲:之前变种有可能很严重,奥密克戎大概率不会。
首先要声明下,我写科普文都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业外的朋友也能看懂,不像靠夸大疫情恰饭的网红专门用术语来蒙人,没想到成了喷子们污蔑我的理由了。
劝退学科实验狗强答一波,几年前参加过流感相关项目,还是可以说两句的,对奥密克戎后遗症的误解首先源自本站一批常年靠夸大疫情恰饭的网红,比如之前冒充专业人士最近被戳穿灰溜溜改名某帮主的四川导游陈某,之前这类网红们一直造谣全世界水深火热,一会儿南非大的要来了,一会儿新加坡大的要来了,结果啥都没来,次次被打脸,现在无话可说又开始大肆断章取义危言耸听的造谣新冠后遗症。其实类似流感这类传染病从科研角度讲的后遗症和一般老百姓认为的差距巨大,有些极低概率症状也不严重的后遗症有科研价值,但是和绝大多数人一点关系也没有,举个最近的例子,nature刚发了一篇挪威基于大量患者数据的Post-covid研究:

研究对象超十万,观察时间超过126天,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吧?本站有网红拿其中一幅图出来危言耸听,比如只显示这一幅图:

看上去奥密克戎和之前delta差不多,其实主要原因是后遗症发生概率本来就极低,下面这个图靠疫情恰饭的网红是绝对不敢给网友看的:

虚线表示核酸阴性对照组,自己看后遗症概率吧,有半数后遗症的症状甚至是低于对照组的,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以上是我之前随手写的,本站某号称博士的大V居然发了个回答专门喷我这句话,还骗到高赞,那我就按照大V喷子的要求改严谨点:“有半数后遗症状HR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别甚至略低”这两个说法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差别吗?影响结论吗?拿这个来喷我的朋友是想掩盖什么呢?
还有这一幅网红们更加是不敢给网友们看了,这是10000人中发生后遗症的概率图:

提醒一下,绿色的线表示核酸阴性对照组,紫色表示奥密克戎患者,就算是外行也看得出来,奥密克戎的所谓后遗症除了乏力(fatigue)在早期比阴性对照明显高,其他所有后遗症都和阴性对照组差不多吧?,搞笑的是传说中的脑雾发生概率一万患者不到十个,120天后基本接近0了
话不多说了,以后还有人危言耸听拿后遗症造谣,请大家用这篇论文给他一个大大的耳光,谢谢
被夹的回复太多,我乎敏感词也太多了吧?统一回复下吧,灯塔腐国这俩货之前躺得太平,造成一定程度医疗挤兑,所以有个数据失真的问题,很多没有后遗症的轻症根本不会去医院,没被统计进去,我在灯塔腐国不少亲戚朋友感染后都是在家默默的好了,没有后遗症也没去医院。
最后我想说一句:就算科普文章有些话不严谨,会影响最后的结论吗?如果不影响,抓住个别不严谨的语病大加讨伐搅浑水是想掩盖什么呢?我不过就揭穿了个事实真相,至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黑吗?你们有本事去nature上发篇文章反驳挪威作者去呀?黑我算什么本事?
我乎吃疫情饭的大V学术水平到底如何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号称用笔名发学术论文?这个水平本实验狗只能表示佩服。
看到用笔名发学术论文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还点赞的朋友,我觉得也别讨论学术了

新冠已经肆虐了两年多,但是就算在人均985的我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大误区,写了篇短文指出几个最常见的误区,这篇文章半年前当时算政治不正确还被我乎小编打标了,现在看来实在是讽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