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回答

清朝为何大臣称奴才?

独行者
1个点赞 👍

首先汉臣还是称臣的。

原本满清就是奴隶社会。奴隶叫“包衣”,对主人自称“奴才”

然后旗主是所有旗民的主人。所以对旗民对旗主自称奴才。

皇帝是上三旗的主人,所以所有上三旗的旗民包衣对皇帝都自称“奴才”。

相对的,你不是上三旗的就不能自称奴才,因为你的主人是另外个旗主。

清朝是“做奴才而不得的时代”

所以就有一系列的操作能让你喊“奴才”,比如汉民升旗(你可以自称奴才了),比如下五旗调到上三旗(你可以对皇帝自称奴才了)

另外一面,包衣奴才也替代了太监在其他朝代的作用。

清吹喜欢吹清朝没有“太监之患”,但其实“太监”是皇权的衍生,清朝皇权是通过“奴才”衍生的,比太监更泛滥。每个皇帝上去都换一批自己的亲信“奴才”,这使得科举上午的汉臣几乎成为摆设,这才乾隆朝后越发明显。

也因为“奴才”依靠皇权升官快,这使得科举的官员也不得不去争做“奴才”,但往往“不得”。

在乾隆开始使用“免罪银”,也就是可以用银抵罪,这大大收到官僚地主的欢迎。虽然造成老百姓日子难过,但也某种意义上加强了乾隆的统治,使得乾隆大受官僚(读书人)和地主吹捧,变成“十全老人”

所以整个清朝基本都是昏君贪官,所以中国发展才会落后,清朝明君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半:一个是雍正,半个是康熙。

至于为啥影视作品大多描写清朝,那是因为娱乐圈最大的京圈有一半或者大半都是满人圈子,自然狂吹清朝。

比如某小花外号“格格”,你以为是白叫的?为啥不叫“公主”?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发布于 2022-12-13 12:15・IP 属地上海
乱码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