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造手机就仿佛一个做锁的公司,觉得门是别人的核心技术,非得自己造门,而且妄想买自己锁的人,也得买自己的门。
而小米造车就仿佛一个造门的公司,觉得造锁也没啥了不起的,我上我也行。
结果大概率就是,买门的会因为捆绑卖锁而放弃,同时买锁的也不可能顺便买个门——我没门为什么要买锁呢?我肯定有门啊。
当然,现实情况比这更复杂,但又如此相似。
各自跨界的小米和蔚来都面临着软硬件甚至交付上的问题,也就是门锁兄弟各自的原本营生都没有干好。
核心品类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要跨界,其实是对品牌很大的伤害。
本身你产品没问题的话,消费者是看乐子的心情,觉得我用的这个品牌还挺厉害,能够跨品类。
这就好比你如果能挣到钱的话,在家里天天打游戏,老婆也会看你顺眼,觉得你是在放松。
但如果你挣不到钱,还天天在家里打游戏,那老婆看到你就觉得臭不要脸,不务正业。
小米蔚来就是这么一对卧龙凤雏,产品出问题了还跨界,消费者只会觉得你新欢胜旧爱,有了车车就不要机机了,对于产品未来的预期会逐渐加速走低。
毕竟原本赛道上还有那么多继续努力的品牌,我为啥非得要选一个三心二意的品牌呢?
因为我买了你的股票?
那更不应该继续选择了啊,这哥两今年跌的多惨啊。
同时,小米蔚来的选择也很神奇。
蔚来说自己不造手机,等于把车钥匙交给别人。
然而问题是,你做个智能手表,也可以有很强的安全性,而且跟安卓苹果都不犯冲。
不管用户用的是什么手机,都不可能换蔚来手机了,我凭啥要放弃自己主力机用你啊。
所以做个可穿戴设备反而更适合。
我们看华为现在给手表做各种机械设计,玩得也挺花花的,蔚来给自己弄个潮牌手表,粉丝圈子内自娱自乐也挺好的。
而小米造车也已经到了一个很暧昧的节点上。
随着比亚迪的高速崛起,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成熟,已经进入了一个很深入的阶段。
要做比方的话,小米决定要做车的时候,大概新能源车还相当于14年的手机市场,大家都还在排列组合组装手机卖着玩儿。
而到了2022年,新能源车的竞争阶段已经到了自研软硬件上了,基本到了手机市场2021年的竞争烈度。
只是说汽车市场的竞争周期更长,还有一些地方因素,所以集中度没有一下非常集中在头部。
中国甚至还有比亚迪这样,高度自主供应链的,仿佛手机行业三星一样的存在。
王传福调侃军军,说:
“很多大咖进来(造车),50亿不算钱,比如说雷总(雷军)1000个亿。但很有可能一条路线的错误就白白丢失了三年,这个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很有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王传福说的确实很对,军军确实是失去了这三年。
可能做手机期间,没有自有工厂,没有核心技术,军军被骂的心里憋了一口气,太想找回场子了。
但蔚来非得做手机我搞不懂是啥思路。
不过对于二者的行为,我都有一致的评价:
早点收手吧,外面都是兵精马肥的对手,你们的现金流撑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