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和汽车这两个行业就像是足球和篮球是两项运动一样。
篮球打得好的运动员,到足球业余场里也可以踢不错。足球踢得好的运动员,打篮球应该也不会很差。
但彼此应该给予对方的“专业性”以敬畏。
一项运动侧重用手,另一项运动侧重用脚。打篮球的每天练习勾手投篮到看着太阳升起,踢足球的每天驱动股四头肌射击球门至看着太阳落山。

日夜往复对身体不同机能加以强化练习,夜以继日的练习该项运动的得分技术。技能会如同生物进化分化出“纲目科属种”,有的动物进化出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有的动物长出鳞片和毒腺。

手机供应链虽然不如汽车复杂,但手机在软硬件调教、系统操作等层面又远比汽车复杂。
另外,两者开发周期、工作流程、试验方法、制造工艺、销售体系、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很多事情不能仅仅靠看或者听闻就觉得“我上我也行”。不深入其中就很难体会。

李斌拥有杰出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拥有清晰的产品设计思路,曾经的罗永浩也有这两方面能力,但“波特五力模型”告诉他:能不能成功,不仅仅是看你具备了什么条件,还有:
- 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蔚来有信心干过华米OV、三星、苹果?即使产品能干过,水军(营销)也不一定能干过。
-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手机行业的竞争者大部分五年前都被干死了,这点不用担心。一般人不想进这个行业。
-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目前暂时没有能替代手机的产品,手机是集“通信、便携、娱乐、生活、出行、购物”于一身的设备。智能眼镜还不成熟。电脑、平板只能局部替代。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蔚来有信心比小米能以更低价格拿到高通骁龙最新芯片吗?或者能以更低价格拿到三星或者京东方的屏幕,以及其他供应商的存储、电池等部件?其实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出货量。
-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手机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表面看没有汽车消费者能力强,这几年手机集体涨价,大家也接受了。但手机消费者其实每年都在要求更高性能和不变的价格。能做到不降价就清库存的只有库克了吧。

李斌是个思路很清晰的人,做手机不为跟华米OV竞争,而是为了拿回消费者的车钥匙。
一句话既团结消费者,又不得罪友商。
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我倒是觉得李斌有可能做成这个“像手机的车钥匙”。
但是“像手机的车钥匙”总觉得是个伪命题,难道买车还要换手机?所以我觉得李斌会将这个命题包装成“买车送手机”,真正的“做手机不挣钱,只为了交个朋友。”老罗可以来收版权费或者营销费了。

这样既解决“供应商议价能力”又解决“消费者议价能力”这两大难题,李斌会把手机的零部件的“额外成本”转移到蔚来汽车上。
供应商赚钱了,消费者还觉得白捡一块手机。一箭双雕!
真是完美的商业罗辑!李斌真是商业鬼才!

但是,我觉得唯一的漏洞就是,这个产品有必要存在吗?现在大家用其他品牌手机控制车辆似乎也没什么痛点。
我相信蔚来的目标客户群体都是精英人士,智商都在线,要想让他们买单不容易。
李斌如何能在现有手机操控车辆功能的基础上翻新出刚性需求?
这是真正的难题,想想还有些期待。如果真能做出具有这样功能的手机,这将会是不亚于“苹果做出App Store”之于行业这样的贡献。足以载名于手机和汽车行业史了。
这又让我想起那个曾“差点”用TNT改变手机、改变人机交互方式而载入行业史的男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