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回答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专家称高危行为后 72 小时内都有机会预防,关于防艾还有哪些认知盲区?

中国青年报
9个点赞 👍

如何科学认识艾滋病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专家曹宁校表示,HIV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未被诊断发现的HIV感染者,特别是急性期感染者是导致HIV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而艾滋病期是HIV感染后的终末阶段,可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对个体而言,及早发现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尽快降低病毒载量、缩小病毒储存库。及早治疗还可以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不仅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研究显示随着近年来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艾滋病相关的发病和死亡主要出现在晚发现的感染者。

确诊艾滋如何调整心态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推荐专家、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委员高晶表示,人类对艾滋病的恐惧由来已久,如果不幸确诊感染,出现否认、妥协和抑郁等情绪也是完全正常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开始治疗,定期复诊,跟其他慢病类似,艾滋病可控。

其次,远离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负面能量,必要时求助医生,包括精神心理科;也可以与值得信赖的家人朋友或加入支持团体谈论你的感受,排解压力。

第三,作息规律,不熬夜,免疫力跟睡眠息息相关。

第四,适当运动,增强体魄。

第五,培养兴趣爱好,帮助缓解压力;也可以考虑学习放松方法,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

第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最后,帮助患者建立生活信心,周围人的支持非常关键,让我们一同拒绝歧视和排斥。

发布于 2022-12-01 15:12・IP 属地北京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