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回答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专家称高危行为后 72 小时内都有机会预防,关于防艾还有哪些认知盲区?

中国青年报
31个点赞 👍

我是一名防艾前线的社区专家,一名在防艾一线12年如一日的超级志愿者。在这些为艾宝们服务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很多人生的起承转合,悲哀落落;也见证了好多人的绝地翱翔,人生启航,大爱满满。


下面的文字,是我总结出的艾防干货,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们,看看我有没有说到你还不了解的盲区。


正确的知识获取途径是艾滋病防治取得效果的关键。不能盲目的参考所谓网友的“小道消息”“独门经验”来在你自己的身上对比,印证,然后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恐慌。切记在科普专业度高的平台获取消息,在专门定点医院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才能够在艾滋病的“防”和“治”中获取最大收益。


防:


正确的使用安全套是能够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双方前面预热的环节也尽量避免主动方在被动方进入目标部位周围激蹭,避免粘膜破损造成病毒传播,同时还可以预防其他性传播疾病。检查安全套的有效期,是否破损等常规验看内容,切记男男性行为进行中避免油性润滑剂的使用,防止套套破损。


暴露前后预防可在很大几率去预防艾滋病的感染,但是不能达到百分百的理想状态,同时性传播疾病无法预防。采用暴露前后预防的朋友们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先进行评估,基线体检,指导用药,依从性教育,定期复查等专业且必要环节进行,否则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


案例:A同学在跟陌生男性发生无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到医疗机构寻求阻断(暴露后预防)帮助。我们接待后,告知A同学需要见医生开处方等环节。但是A同学认为他咨询了比较有经验的好友,采取此类预防是不需要进行体检的。于是在医生开出化验后,A同学没有进行缴费体检,相反他在那位有经验的好友所谓的指导下,从朋友圈买到了所谓的阻断药。暂且不说他的求询途径和药品获取的方式都不正规,单说他在接下来的新单位入职体检中肝功能水平飙升至1400+。后来经详细的住院治疗中发现:A同学在之前的性行为中感染乙肝,而他在此次HIV的暴露后预防中没有做基线检查,导致暴露后预防的药物中有两种核苷类药物是既可以预防艾滋,又可以治疗乙肝,但是他预防艾滋的服药周期仅为28天,停药后造成乙肝的治疗无后续的药物支持,引起肝功能水平的严重爆表,导致不得不住院治疗。可能更糟糕的是,未来A同学在乙肝治疗的药物中,还有可能因为之前的药物停用而导致该类别的治疗药物耐药,真真的是按下来葫芦,又起瓢。


建议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之前,采用HIV快速检测试剂测一下,这样有大概99%以上的概率去和一个不具备艾滋病感染传播条件的人发生美妙的体验。


无论是暴露前后预防的进行中,还是事前检测通过测试,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还是很有必要的保障。


在性行为过程中不要介入任何违禁品,道理大家都懂;在性行为过程中不要多人运动,道理大家都懂。


不要在对方所谓的口头承诺自己没事或你想当然的凭印象判断中发生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这样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不要用酒精让自己近乎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被陌生人捡走进而发生你什么都不知道的不安全性行为。


治:


确诊艾滋病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抽血确证。


确证后的用药前体检必须做,其意义在于:


①用于制定用药方案②用于筛查历史遗留传染疾病,鉴别先处理那种,在处理中是否可以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起进行,两者是否有冲突③用于做没有服药之前的身体检查记录存档,跟以后的体检结果做对比,评估是否身体的肝肾等脏器可能耐受抗病毒药的代谢,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药物是否在身体中起效。


药物依从性的定义是: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漏服,不能错服,不能擅自增量,减量,不能随便改变自己的治疗方案等),定期进行体检。


病毒载量的定义是:每毫升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的含量。病载小于50即被视为抗病毒治疗成功。


不在同一个地方监测的CD4数值没有可比性。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没有最贵,最好的药物,只有最适合你的药物。


国家对于感染者的关怀政策是:四免一关怀政策。


不要因为感染艾滋病就感觉生命没有希望,艾滋病就是一个慢性传染病而已。U=U治疗成功等于不传染。


日常生活中绝不会传播艾滋病。即便是一个感染者使用过的筷子不小心被家人用了,也不会传播。


药物的副作用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询问医生。不能把别人的症状对应到自己身上,也不能去问其他患者的经验而照搬到你自己的治疗中。


艾滋病感染者最终是要按时服药,定期随访,三餐合适,运动适量,营养均衡,身心愉悦的回归到自己的社会生活中去。

发布于 2022-11-30 21:17・IP 属地北京
木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