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上海 10 岁女孩买馕饼时误付店家 3 万元,母亲先安抚女儿情绪再解决问题,如何看待母亲的教育方式?

荔枝新闻
45个点赞 👍

新闻不是假的,某书可以找到该博主。

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这里给没有某书或懒人总结一下:

1、内容是本月18号发的笔记,目前已经被该博主置顶,几十篇笔记大多获赞都是两位数,但是这一个就有近5万的点赞。

2、笔记里补充了新闻中美提到一些细节,比如孩子刚说完自己付错了钱,孩子妈就去找了店家,店员帮联系了店主,店主已开始在电话里态度不太友善,因为退钱要手续费,要他们等两小时,这才有后续两人回去吃饼再去要钱的“松弛感”操作。

再多的,也就没了。

作为半个文字工作者,对于这种操作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这件事里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一个细节:

这篇爆火的笔记一共有三张配图,一张是妈妈拿着囊,囊后面是孩子上半脸,眼角挂泪被孩子妈拍下的照片,一张是卖馕店家的摊位照片,一张是最后要回钱照顾老板生意买的羊肉串的特写。

重点是这第一张照片,虽然我一向不喜欢用恶意揣测,但考虑到照片拍摄的场景,孩子妈如此“松弛”“有条理”的原因也找到了。

一方面,作为母亲她的确知道遇到这种事最理性的处理办法,但另一方面,似乎在知道孩子误操作的那一刻,这篇笔记和文案就已经在孩子妈脑袋里成型了。

这样一来,很多事就说得通了。

把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作为自己的内容创作素材,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意外,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帮助人松弛理性处理的问题的手段。

比如,你遇到有人做核酸插队,你原本来了情绪要和对方大吵一架,但转念一想这完全是一个爆款文的素材,于是你快速了构建了一个故事大纲,拿起手机拍下了自己的遵纪守法和松弛理性,以及对反的胡搅蛮缠歇斯底里。

毕竟这是一个全民自媒体时代,操作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大家都可以借鉴一下——这也是我认为这篇笔记最大的价值所在。

发布于 2022-11-25 10:53・IP 属地浙江
短指甲肖恩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