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上海 10 岁女孩买馕饼时误付店家 3 万元,母亲先安抚女儿情绪再解决问题,如何看待母亲的教育方式?

荔枝新闻
19个点赞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现这样的事情,第一时间肯定不是去关心孩子的情绪,而是赶紧停好车,直奔店主那里说明情况要回钱,毕竟不是小数目。但是这个妈妈显得很淡定,先带孩子回家,安抚了情绪,再去找店主要回钱,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要么真的家里很有钱,要么是真心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摆第一位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育儿的过程,每天都在迎接各种挑战,妈妈的身心其实都是疲惫的。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尚未缓过劲来,还要顾及小的情绪,所以很多妈妈,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的心情,就又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育儿活动中。一天下来,很容易积累负能量,又很轻易地因为孩子的一点过错而把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妈的十之八九都在后悔和自责自己的冲动,都在为责备甚至吼骂孩子而感到内疚,发誓第二天要换一种态度面对孩子是撒泼滚打。然而,第二天起来,该发生的照样发生。

如果真要说这位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那就是自己先临危不乱、泰然处之,之后再用同理心和共情的方式去对待女儿的过错。

首先,自己遇事要临危不乱,先稳住自己的情绪。

人在冷静状态下,才会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得失,理智脑才会战胜情绪脑做出适当的决定和行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往往会感情用事,做出事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这个又让我想起前阵子的一个热搜:奶爸带娃加班被弄乱文件崩溃咆哮。

情绪崩溃的爸爸,最后咆哮了起来,过后又后悔反思自己没有耐心。

而就在我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儿子一直过来打扰我,甚至硬挤到桌子前面来坐我大腿上,弄得我根本无法打字。刚才也忍不住吼了他一下,然后突然意识到我也犯了情绪脑的错误了,赶紧转变态度。

问他:“可不可以给妈妈20分钟的时间?”

他说:“不行”。

我问:“为什么”?

他回答:“因为你没给我一点时间。”

我继续追问:“你是说我没花一点时间陪你玩是吗?”

他回答:“是的。”

我说:“那妈妈写完这篇文章就陪你好不好?”

他说好的。

至此,我明白了他的需求了,他不断过来打扰我,是因为他想要陪伴。

如果我没及时先稳定情绪,不了解他背后的原因,就会继续吼他要求他离开不要打扰我,而他则会哭闹不肯离开,最后就是以我的火冒三丈和他的哭哭啼啼收场。

正如《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提到:

“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作出理性的思考”

所以,父母情绪稳定,才能让孩子更愿意理解和配合。

其次,同理心和共情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自己的需求是被看到的。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孩子表面的行为,而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在的感受和背后的动机。就如下图,冰山下的部分才是我们要多关注了解的。

就像题目中的女儿,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此泪流满面,这个时候,相信她自己内心已经很自责和害怕。如果妈妈还对她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那么,她肯定会更加沮丧和自责,会觉得自己很笨、很失败,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自信心会受挫。以后对于父母或者别人交代的事情可能会表现出抗拒的心理,因为害怕犯错。

这位母亲选择了安抚女儿的情绪,因为她看到了女儿的内心,知道她此刻一定是难受的,所以她选择用同理心和共情的方式,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相信女儿经过这次事情,不但吸取了教训,还能深深地明白,妈妈是理解她的,妈妈是可以信任的,妈妈是包容她的,她会感激妈妈的理解。而妈妈的做法也影响着她日后对别人犯错时的态度:包容和理解,而不是责备和愤怒。

前段时间,儿子接连不小心打碎了先生买的一套杯子,虽然不算贵重,但是一个小小的玻璃茶杯也要几十元,最重要的是那是先生心爱之物。

当时,我们看到儿子一脸害怕和胆怯的表情,两眼已经含着泪花,我们意识到他已经知道自己犯错了,所以,当时我们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告诉他下次要小心点,可以把杯子往桌子里面推一些,不要放得太靠边,之后我们拿起扫把将玻璃碎片清理掉。

从那以后,他有时候喝完水都会记得把水杯往桌子里面推一点,避免再次摔烂。

父母与其在孩子犯错时各种责备他们,不如花时间和力气教孩子正确的做法更可靠,避免下次再错。

@知乎亲子

发布于 2022-11-25 18:33・IP 属地广东
海洋之心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