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回答

网传女教师上网课时遭家暴,警方回应「系丈夫问其吃饭无果后动手」,如何看待这一行为?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

匿名用户
10个点赞 👍

女性进入婚姻,走进家庭,不应该成为一种冒险。

家暴行为从来都不是家务事!

这桩丑闻,再次告诉我们,尤其是男同胞:家暴,一言不合就打妻子和孩子,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婚姻家事律师,在我执业这些年接到的家暴咨询中,我深知了解每一位受害者在遭受家暴时身心的各种煎熬和痛苦,因为那是曾经深爱的人,所以心中的痛往往比肉体的伤要来的难以平复。


我们能给予的,就是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在尊重对方隐私的情况下,给予适度的陪伴。

我期待,我们的社会可以给予更多理解,也给当事人时间与空间,让勇敢站出来的受害者们,都能获得真正的支持。

虽然如今女性面对家暴时敢于披露、敢于发声来维护自己。

全国妇联曾做过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而且肯定存在漏报、瞒报,30%还只是保守数据,家暴在婚姻中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我每次面对长期活在家暴里的当事人,都会劝她们,别容忍。要记住:家暴这种事情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从法律上来说,并不是所有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的暴力殴打行为就构成法律意义的「家暴」的,比如女方提供的照片,法律上的家暴证据需要结合持续性、严重性、关联性等多种要素加以判断,只有符合了法律规定的家暴的要件,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家暴。

「家暴」这个词已经成为舆论场上的高频词汇,家暴不是「家务事」应该成为全民认知。如果你是受害者,这么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1)家暴的本质是权力控制关系,对家暴要有敏感度。当家暴第一次发生时,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2)及时拨打110报警,有出警记录,后续可以调查取证;及时就医,如果身上有伤的话,及时做伤情鉴定。


3)要有收集证据的意识,证据包括但不限于:报警记录、医疗证明、伤情照片、现场录音录像证据、施暴人事后的悔过书、前往当地妇联或公益社会组织等机构投诉的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等,这些证据都能够在将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损害赔偿甚至是离婚起到作用。


4)除了报警,还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5)家庭暴力不仅仅只发生在婚姻中,它也会出现在拥有一段稳定关系的情侣身上。切忌被对方所谓的情感鸡汤洗脑,要理性判断自己面临的家暴危险是怎样的,是不是正在处于暴力循环中。判断对方是否是边缘性人格或反社会型人格,必要时可以申请有关部门或组织的庇护。


如果你和对方处于离婚纠纷中发生了家暴的话,那么对方的家暴行为构成离婚的法定事由,施暴方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可能丧失子女抚养权,其在财产分割上亦可能面临少分财产,此外无过错方还可请求离婚损害赔偿。


1)因家暴导致感情破裂的,准予离婚;


适用法条如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2)施暴方一般不宜直接抚养子女;


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特别是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从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一方,一般不宜判决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3)离婚财产分割以照顾无过错方为原则,可对施暴方少分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离婚财产分割上,人民法院可根据个案具体情况,酌定施暴方少分财产的比例,以此惩戒施暴者。


4) 一方遭遇家暴离婚可请求施暴方进行损害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三)实施家庭暴力”。家暴导致的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遭受家暴一方不仅有权利主张因家暴行为产生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还有权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过错方的侵害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最后,我也呼吁所有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的对家庭暴力说不,让自己彻底走出家庭暴力的深渊,如果你正在遭遇家暴,不要沉默,不要忍让,适时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发布于 2022-11-24 11:14・IP 属地广东
婚姻律师梦蝶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