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背调公司能查到这个记录。
你说它违法吧,其实是合法的,仲裁裁决书本来就是公开的文书,没有特殊理由,不需要也不能保密,不然就会有更多暗箱操作的可能。
公司也一定会收到一份副本,公司选择公开给背调公司甚至是全社会,也没什么问题。
公司A和公司B,可能在使用同一家背调公司甲,他们不仅会从甲那里查资料,也会把一些信息反馈给甲,背调公司甲就成为了一个信息媒介。
背调公司甲也会和行业内的其他背调公司进行部分信息的互通,比如允许其他背调公司来查自己的数据,自己也会去查别的背调公司的数据,形成一个大数据网络。
背调最后就像征信一样,大公司人家钱多招人容易,干嘛要找一个有风险的人?
小公司一般就不在乎这个了,能招到人就不错了,大不了破产注销,怕仲裁还不开公司了?
结果就是,有仲裁记录的,无论有理没理,都可能失去一些潜在的机会。
小钱一般就不计较了,我的一个前实习生,后来去了乐视,被拖欠了近10万块薪水,追回无望。
也去仲裁了,但是乐视真没钱执行,钱还是没拿到,还留下个仲裁记录。
现在她找工作时,只要被拒了,心里总觉得是那个记录造成的,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不太自信的状态。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具体原因,又有一个无法摆脱的怀疑因素,造成你一直在质疑自己努力是否有意义。
我们的外包公司可以按我们公司的要求去招人,比如我知道一个朋友水平还可以,就可以让外包公司把他招进来,成为外包公司的员工,然后来我们办公室上班。
这是技能比较一般,暂时无法达到我们公司入职条件,又想来大公司看看的人的一种折中选择。
我老家亲朋好友家的孩子,有的想来北京看看,积攒点儿经验,就会拜托我给找找工作。
基本上用这个方法都能安排,也没多难,我会让同事帮忙面试一下,这样也可以避嫌。
结果有一次,外包公司的HR很为难,说他们还有更好的候选人,问我是不是可以考虑别人。
我私下发微信问了他们,他们说查到我推荐的人在其他城市的公司,有四次劳动仲裁记录,只有一次成功,哪怕是外包公司,都不符合入职条件。
如果非要他的话,要我的上级来面试他,证明他的技能是我们紧缺的,这就超出我的权力范围了。
我的上级领导也不可能做这种事儿,你让一个时薪过千的人,去面一个外包候选人,我的面子还没这么大。
后来他在北京兜兜转转两三个月,我真是用尽全力了,联系了很多朋友,最后都没要他,又回老家了。
有些人吧,嘴真臭,没帮上他忙,但我也尽力了,光拜托朋友帮忙请吃饭的钱,我都花了两三千,至于到处损我?回老家逢人说我在北京混这么多年,连这点儿小事儿都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