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回答

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新能源汽车会减价吗?

兔斯叽
78个点赞 👍
  1. 从成本的角度来讲,明年没有太多减价的空间。目前碳酸锂资源最终去向的50%以上都是用在动力电池领域,而动力电池的发展又需要领先于整车预期,2023年对于动力电池来说依然是高速发展的一年。动力电池的“元素危机”在2023年只会保持甚至加剧,而不会快速停止。今年前11个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600万台,产量突破625万台。由于动力电池的制造规划会提前于汽车的需求,因此明年动力电池的锂消耗的规模将会继续快速上涨。锂矿的供需关系没有改变。中国锂矿储量只占全球储量的6.6%,开采难度大,开采碳排放(西南地区的锂矿)或水资源和生态的破坏程度高(青海等地的盐湖制锂),成本更高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南美等地的世界主要锂矿已经被几个主要的西方国家矿业公司所控制,中国2023年之后,特别是2025年的海外锂矿合约基本上被终止的差不多了。总结来说,和当年铁矿垄断、石油垄断一样的剧情将会上演,锂佩克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际就在发生的前序。锂价的高涨将会继续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李想解释理想汽车涨价原因「碳酸锂会跟石油一样,不再按成本计算」,这种说法依据是什么?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2. 从竞争角度来讲,明年的竞争将会异常残酷,优质的大型企业的电动汽车确实存在大规模降价促销的可能,但是最好的年份应该更加关注明年年底到2024年。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其实主要是比亚迪DMI车型等少数车型的热卖带起来,而乘用车市场整体来说是呈现出衰退的趋势,而商用车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根据我11月-12月初的走访结果,很多商用车1-10月的销量甚至不足2021年1.5个月的销量。实际商用车市场销量呈现出暴跌80%的商用车车企比比皆是。乘用车的局势虽然向好,但是除了个别企业之外,整个行业的车辆库存压力非常之大。今年年底为了冲销量,将会在经销商处压前所未有的库存,然后直接导致明年1季度的中国整个乘用车市场的严重衰退。其实反过来说,五菱的miniEV和比亚迪的海豹和1.5L的DMI,实际在市场上抢走了原来的日系A00/A0级以及合资品牌的中低档紧凑型燃油SUV车型的市场,是被作为这些品牌的平替而被拉起来的,跟不用说对于原来的自主品牌类似区间的车型的压力。目前反而很多品牌的燃油车的降价幅度让人难以想象,包括BBA在内的大量车型。明年这种情况会继续恶化,我预计会持续到2024年。

3.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讲,明年的政策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降价空间不大,主要的压力是在2024-2025。2023年的双积分限值是基于2020年的规划确定的,由于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的爆发性增长超过了政府预期,所以目前的新能源积分是供远大于求。此前工信部公示2022年的新能源积分交易的价格是2000+元,这个主要是年初的预期不明朗导致的。由于2022年的新能源积分的大量盈余,目前的交易价格已经跌破1000元,我们预计2023年的新能源积分的交易价格最低可能会到500元以下,甚至下探到200元人民币。工信部为了挽回双积分法规严重偏离导向,因此在7月份发布了一个修正草案,将2024年的积分门槛的年提升率最大提升了10倍。行业内普遍认为,双积分这种已经严重偏离我国碳排放政策的单纯只是为了推动纯电动的法规,应当在2024年正式切换为不区分驱动形式的碳积分,尤其是公平的鼓励百公里耗电量少,整车带电量少以及使用低碳燃料的包括混动、插电式以及增程式还有代用燃料等多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技术。但是由于双积分已经牵扯了太多的利益,这样的观点在2021-2022年的讨论中没有得到相关机构的回应,我甚至因此被警告闭嘴。目前的情况是预计我国的汽车行业的相关主管部门至少在2025年之前,拒绝因为双碳目标而修改双积分政策。所以关于新能源销量比例合规性问题而促销的需求,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

4. 更大的挑战是消费市场,我觉得与其关心新能源汽车是否会减价,大多数的看官还是更关心一下在12月到明年1季度的第一轮疫情高峰怎么扛过去。不仅家人能扛过去,自己的企业也得扛过去。


总结来说,尽管政府退坡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带来压力。但是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主要还是受到供需关系和车企的市场策略的影响更大。对于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车企,到2023年没有太多减价空间,要尽可能的保障现有盈利,所以2023年的价格应该区别不大(除了在生产线上还在不断简化和搞精益化生产的特斯拉)。对于靠股市挣钱而车市做慈善的企业,2023年底公司内部不出事就不错了,啥时候开始降价了建议就可以跑路了。而对于正在开展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车企来说,2023年提供保价甚至降价的车企肯定大有人在,可以蹲一波。特别是一些当前燃油车市场领先的企业,明年的纯电新车的优惠和让利非常让人期待。如果你不是那么着急的话,可以建议蹲2023年下半年甚至2024年初。因为这个时候一些企业可能已经不行了,而有些底子厚的企业这段时间就该开始自救和抢份额的,那时候的捡漏概率会更高。:)

编辑于 2022-12-09 22:46・IP 属地上海
JackyQ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