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涨价与降价,主要是受两个因素影响:
1.销量与产能
2.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原材料价格位居历史高位,工业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50万元/吨以上。政策补贴方面,2023年将会完全退坡,新能源车企为了维持利润,不涨价就不错了,降价基本不太可能。
近期特斯拉宣布降价,比亚迪随后宣布涨价,俩新能源头部玩家的反向操作可能让很多普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特斯拉为什么降价?
在10月,特斯拉分别针对不同车型进行了不同幅度的售价调整,根据车型、配置的不同,降价幅度在1.4~3.7万元之间。
特斯拉降价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销量未达到预期。
根据特斯拉此前的预计,或者说目标吧,2022年全球销量将达到150万辆,然而2022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仅为90万出头,距离150万的全年目标还有接近60万辆的差距,一个季度追赶60万辆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显然,降价是提高销量最好的办法。
如果特斯拉放任不管,最终销量距离目标差距过大,体现在年报上,势必会对股价产生较大波动,这样一来,特斯拉的股东和马首富接受不了啊...
何况特斯拉的利润率足够高,也经得起大幅度的降价。特斯拉的利润率达到了惊人的30%以上,这在所有车企里面,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便是降个一两万,依旧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比亚迪为什么涨价?
比亚迪的情况跟特斯拉刚好相反。比亚迪2021年1~10月的销量是53.9万辆,而2022年1~10月达到了惊人的139.8万辆。

在刚刚过去的11月,甚至单月达到了23万辆之多。
一方面,比亚迪销量的突然爆发,使产能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就是政策补贴退坡的因素,2021年比亚迪拿到的补贴金额高达52亿元,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只有30.45亿元,所以补贴的退坡对于比亚迪来说,其实挺受伤的。
产能的供不应求加上补贴退坡导致的净利润大幅受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涨价呗。
当然了,比亚迪敢涨价,不代表别人也敢涨价。一个反面的案例又是长城魏牌,在魏牌第二季度没官宣全系涨价之前,尽管销量也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拿铁DHT这款车是可以做到每月3000台以上的销量的,然而宣布涨价1万元之后,销量很快就只剩下十位数了。
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在2020年之前,工业碳酸锂价格长期维持在5万元/吨左右徘徊。两年后的今天,骤然飙升到了55万元/吨以上。这对新能源车企以及电池相关配套供应商在成本控制上带来的极大的挑战。不只是碳酸锂,其它的一些镍、钴等的金属的价格也随之而来带来巨大的涨幅。
预计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在2025年之前,很难会有走低的势头。
某些车企在有补贴的情况下,都赚不到钱甚至在一直亏钱,在补贴退坡加上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双杀之下,怎么会减价呢?
对于许多新能源车企来说,2023年可能会是最困难的一年,补贴退坡后自己的车到底是涨不涨价?不涨价就没有利润甚至是亏钱,涨价就很容易导致销量暴跌。
所以我比较倾向的结论是,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能维持住原价就不错了,基本不可能出现降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