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题从时间来看,答案是不一样的。
从短期来看,一方全职照顾家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上班为事业打拼,兢兢业业;一方待在家里,负责各种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如果有孩子的话,还需要承担照顾孩子的重担。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特别精细地照顾,吃东西的种类、温度甚至是姿势都十分重要,稍大一些,能开口说话了,能迈出小短腿儿走路啦,短暂地惊喜之后,是长长久久地斗智斗勇。
工作赚钱和照顾家庭,分工不同,但是都十分耗费精力。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照顾家庭比工作赚钱更辛苦,因为它没有结束的界限。
工作再累,总有下班的时候,可是照顾家庭却没个头。
更可怕的是,照顾家庭虽然同样重要且辛苦,但是却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永远想不到看上去舒适温暖的家庭,打理起来也是费心费力,甚至让人崩溃的事情。
所以,从长远来说,我还是觉得双职工家庭模式更适合长久的婚姻。
几年前,韩国出了一本现象级的书,叫做《82年生的金智英》。
这本书,是作者半自传式的小说。
里面有个情节,哪怕我没有经历过,却还是狠狠共情了。
它给我贡献了一个从没听过的词汇,就像它给我展示了一种我从没想过的人生。
这个词,叫做 妈虫。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过吧。
但是应该会对这个词产生生理性的厌恶吧?
我耐着性子,查了一下这个词。
”妈虫“一词,是韩国产生的网络流行语。
这个新兴名词,最开始用于贬低无法管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幼童的年轻妈妈;后来,战火进一步蔓延,也用来贬低没有收入,专靠老公,在家里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甚至,我看到了更恶毒的解释,寄生虫一样的妈妈。
寄生虫。
妈妈。
这样的两个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被人联系在一起,视为一回事。
而把他们划上等号的契机,竟然就是没有收入的全职太太。
当然,我完全不认同这个观点,甚至是非常厌恶。
可是,它终究说明了一件事。
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是需要夫妻双方势均力敌的。
照顾家庭虽然很伟大,也很有价值。
可是在消费时代,如果这个价值不能变现,显示出一定的物质价值,夫妻关系很容易会失衡。
当然,也有能理解和尊重全职妈妈的家庭,遇到这样的对象是一种幸运。
可是更多的人,多年待在家里,远离职场,ta还能回得去吗?
纵使最开始大家仰望的是同一个方向,可是时间长了,两人的位置越来越远,当全职的一方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生活的琐事所侵扰,不要说追上伴侣,便是理解ta的工作状态都很费劲的时候,你又怎么能指望ta可以挺起胸膛,维护婚姻呢?
就像那个被陌生人平白质疑,说是妈虫的母亲,她难道不愤怒吗?
可是她最终也没能维护自己什么,只能讪讪的离去。
在辗转难眠后,最终选择了出去找工作。
虽然也十分艰难,但她终究是迈出了重拾自信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