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家务”就是被大家认为不是正经的活,包括大部分的家庭主妇。
像洗衣、做饭、打扫,这些行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才是正经的家务活,就往往忽略了做这些活之后,必须要做的流程就是“隐形家务”。
比如丢了垃圾后,垃圾桶不会自己套上新垃圾袋、洗好晾干的衣服不会自己回到衣橱、用完的日用品不会自动补货、洗好的床单也不会自己变的平整......
新婚家庭一般家务不多,生活也相对简单,但当孩子出生后,幸福就被做不完的家务打碎。不但要深夜起来喂奶,照顾孩子、教育孩子、打扫房间以及照顾双方父母等等。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但是大部分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妻子担负了80%的家务劳动。
当然也有些家庭是夫妻都有工作,老人帮忙带孩子打理家务,这种情况的我们今天不讨论。
而没有老人帮助照顾小孩、买菜煮饭的家庭中。
往往妻子担负了绝大多数的家务,另外妻子又必须保证自己的工作不受影响,这会造成憎恨和失落感,进而将夫妇引向剧烈冲突。
为了保持家庭和谐美满,做为家庭一份子,也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合理分配担负适合自己的家务。
具体改如何分工呢?
我们可以分5个步骤。
第一步:列清单
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的承担家务比例大约是4:6。显而易见这不是5:5,也不是9:1。原因是大家不清楚另一方都干了哪些事情。
因而,需要双方一起来做这件事。从非常容易忽略的事情包括浇花,到带孩子上网课、辅导孩子写作业或是疏通马桶、更换电灯泡等等。这些通常不被重视的隐形家务,会给另一方造成怨恨和付出被低估的感觉。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起列一张家务清单,这将保证大家可以100%的了解我们的每日任务,不容易发生忽略、遗漏的家务。
第二步:检查清单中属于习惯的家务
有一些事情,大家仅仅下意识的去做,而从没有想过做这种事情的重要性。比如,如今厕纸都是水溶性的,可以直接扔到马桶,但是因为以前厕纸容易堵塞马桶,而把厕纸扔到专门的垃圾桶,需要每天清理,我们依然保持这样的习惯。诸如此类的家务还有哪些。好好思考一下,大家还能够不干什么,削掉多余的家务压力,解决这种无意义的付出。
第三步:我想做哪些家务
自己包揽了家务,但是做了又不被认可,衣服没洗干净啦,饭做的不好吃等。长期以往,对承担者来说就变成了一种压力。
尺有长短,人各有所长, 也许你喜欢烹饪,家人也喜欢;或许我很有耐心,在孩子入睡前给他讲故事,直到孩子稍大一点,也喜欢带孩子写作业还不爱生气(如果孩子大一点了,其实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体验家庭成员的幸福跟责任 哦!)。
如果夫妻双方都对英文不专业的,最好可以准备一只翻译笔给孩子,专业的事情还是要找专业的工具。
家务是家庭关系的连接点,这是一段幸福的亲密关系的起点。空出时间做一些自己喜爱而又擅长的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会加强作为父母、配偶的身份认同。
第四步:哪些家务可以请人做
条件允许下,可以将一些自己不想做,也做不好的事情,找钟点工来做。
不论是干洗、清理抽油烟机、换门锁、清理空调过滤网这些,还是做饭,打扫清洁。家务外包能够 让我们空出大量的时间用于更重要的事情。
除开带娃以外,任务清单中别的你最讨厌的琐事,都能够依据自身的费用预算尽量多的业务外包出来。
我个人就喜欢每一个星期叫一次钟点阿姨来家里做大扫除,一个小时20元,不用半天就能完成。
而我这个时候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在家做沉浸式美容护肤(孩子他爸会带孩子出去玩,商量好的)先把堆积了一个星期没有好好清理的毛孔清理下
再敷上一片前男友面膜,躺在床上放空大脑完全休息十来分钟
第五步:彼此分工,但保留弹性与创意
对每日任务开展排班表,每个月轮着做。还可以依据彼此之间的工作情况排一个值日表,比如,周一到周四你煮饭,他洗碗;周五和礼拜天他煮饭,你洗碗。
写在最后: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夫妻双方的收入跟掌控的资源不一样,但是并不能因为收入高低为标准,或者其他的因素,就把家务推给一个人。
再就是每个人执行家务都有各自的衡量标准跟喜好,不要太过于代入自己的观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做家务成为个人学习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