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回答

能不能推荐一本你最近很喜欢的书?

菜根花宝贝
1个点赞 👍

《斯坦福学习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需躲过这2个误区


《曾广贤文》中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古有孟母三迁,现有家长一切为孩子的学习让路。家长将孩子的学习视为头等大事。俗话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些作业鸡飞狗跳”,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是让家长们焦虑万分。

在《斯坦福学习法》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作者告诉了教师和家长是孩子学习环境一部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书中列举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实际上会阻碍孩子进步的教育方式,逐一分析了一些教育误区。

作者星友启是斯坦福在线中学的创始校长,也是斯坦福大学哲学系博士。他将斯坦福大学反复验证的一些科学最新的方法和自己的成功分享给读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误区是你在做却不自知的呢?

一、手把手教学:导致孩子丧失探究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错了,一般都会本能马上给孩子纠正,然后认真的手把手教学。为了孩子后续不犯类似的错误,父母还不忘嘱咐孩子一定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否则再次出错就要挨揍了。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同一个问题,也会有很多解决方法。也许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耐心去陪同孩子创造性思考问题。其实看似一举多得,直接给出孩子现成的解决方法,但孩子的探究心也慢慢的减弱了。

书中作者提到2011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一个幼儿园的实验。他们将幼儿园的孩子分为四组,给他们相同的玩具,但进行不同形式的讲授方法。

第一组,研究者会给孩子事无巨细的讲清楚玩具的玩法,还会手把手教2遍怎么玩。

第二组,研究者告诉孩子简单的玩法之后,假装有事,临时外出。

第三组,研究者告诉孩子,玩具会发出声音,然后任由他们自己玩。

第四组,研究者则什么都不说明。

最后的结果实验的怎么样呢?

第一组,被认真细致教过的孩子很快就对玩具失去了兴趣,玩耍的时间也是最短的,而且他们也没有任何探索行为。

其他三组的小孩,则截然相反,他们不仅沉浸在玩耍的过程中,而且还发现其他多种玩具玩法。

通过以上游戏,我们不难看出,平时我们越是耐心地教给孩子现成额解决方案,反而让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作者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想法,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多角度看到问题,这样父母就能循序渐进的激发孩子的探索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二、熟能生巧:磨灭了孩子的思考力

作为五年级孩子的家长,遇到孩子不会做的题,为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有时 会作业的基础上,给孩子加作业。对于出错的题,我让孩子写10遍,20遍,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之后的题,孩子仍旧会出错。

《斯坦福学习法》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我自认为最有效的重复练习一道题的方式竟然弄巧成拙了。反复练习的后果就是孩子形成了惯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那么,孩子能掌握反复练习的这道题的解题思路,遇到其他题就不会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书中提到了一个伯勒教授推荐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多种思考角度去做练习题。以数学练习题为例,练习册里不是列举20道相似的习题,而是只列举5道习题,要求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去解答。

脑科学研究证明,对同一道习题运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方法去解答,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还能培养弹性思维方式,即使这个方法行不通,也能立刻换个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边探索不同的做法、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口气做完20道练习题,的确会立刻感觉良好。每翻一页练习册,就感觉自己又前进了一步,这种成就感可能会不断激发孩子的干劲。

但是,解出几道题、做了几页练习册,并不代表一定能学好知识。

万事都需要平衡。仅仅通过反复训练、快速做题,并不能获得思考力和深度理解力,父母应该采用多样性的学习方法加以培养。


三、写在最后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任褚清源曾这样说:“学习是需要学习的。但我们对学习这件事研究得远远不够。《斯坦福学习法》给了我们可借鉴的方法和启迪。这是一本可能打开你教育视野的书。

书中不仅有可能颠覆认知的观点,有值得重新认识的教育常识,还有具体的实践案例,以及对未来教育的预判。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值得一读。”

作为孩子的领路人,家长们只有好好学习,平常心接纳育儿路上的各种情况,积极地陪伴孩子享受成长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成功过关,孩子才能在快乐和爱的鼓励下天天向上。

发布于 2023-01-20 12:25・IP 属地山东
若水静和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