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中国2023年旅游业会好起来吗?

一抹暖阳
3个点赞 👍

自改革开放以来,再有利的国际形势,优秀的国内政策制度支持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产业趋于完善。2023年,国内旅游需求迅速释放,2023年国内旅游业营业收入迅速上涨。特别是最近的中秋国庆假日8天,各大景区、热门城市、热门景点都出现了预想中的“人从众”景象,据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消息,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也提到了: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一、特点

整体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呈现以下这些特点:

1、中国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有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多种地形,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多种地形和气候类型孕育了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再加上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孕育了多种多样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

2、国民旅游消费能力增强

按照统计局官网发布的信息,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使得人们旅游消费能力增强。同时,2023年我国多次发布政策鼓励消费,以消费拉动内需,加快国内经济的恢复与稳健发展,同时拉动国内旅游需求的持续释放。

3、国内旅游业接待能力也持续提升

今年,多方发力确保顺畅出游。特别是中秋国庆假期有8亿人出游,但整体满意度和评价有所提高,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各地政府重视,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在假期来临之前进行周密部署。开展高频度执法检查,并进行普法宣传;对宾馆、景区的安全、消防应急方案等进行检查指导。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游客出行出游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景区客流、交通路况、天气状况等信息保障。还有,休闲时间和旅游产品供给较充足,为旅游市场提供了更充裕的空间。这些措施都为旅游市场秩序整体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大大提高了接待能力。例如,今年初淄博烧烤火出圈,当地政府迅速响应部署,市民配合,五一期间游客爆满。

二、新趋势

整体来看,今年我国的旅游经济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由需求的潜力释放,向供给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演化。

1、玩得更有文化。

根据节假日客流监测数据,在中秋、国庆假期选择商业综合体、文博场馆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占比高达20%以上,图书馆、博物馆、网红书店、美术馆等到访的比例同比略有提高。跟着音乐会、演唱会、马拉松去旅行,成为新的旅游需求。整体来看,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提高,在出行过程中玩得更有文化了。

2、City walk受青睐

近几年的疫情影响,人们开始在城市中深度穿梭游玩,学会欣赏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出现了City walk,以“城市漫游”的方式来重新认识所在城市,解锁消费新场景。现在也有人将city walk直接理解为“在城市里遛弯儿”,突出的是“走”和“步行”的含义。

“City Walk”(城市漫游)成为热词,北京、杭州、上海、西安、苏州等城市成为“City Walk”热门城市。“三区一圈”(即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和商圈)成为客流最集中和消费最大化的旅游休闲新空间,也让城市漫游(City Walk)有了更多的可能。

3、小城市旅游受青睐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包括邯郸、洛阳、柳州、淮安、伊春等在内的全国“小机场”城市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2019年增长超6倍。携程数据显示,淄博、延边、防城港、酒泉、南阳、广元、承德、伊春、曲阜、乌兰察布等国内小众旅游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倍。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沉浸式新产品新场景成为显著消费热点,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尼山圣境、上海天文馆等。

三、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不断理性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假期集中,休闲时间分布不均衡,导致买票难,排队拥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民休息休假时间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文/余佳芸)

发布于 2024-03-02 22:06・IP 属地北京
启明星_offical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