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还有的,化身地级的民族自治州用着,府倒确实寄了。
因为除了县,其他代表县级地域组团的级别名字都难免广域化。
市这个字在国内现行行政区划体系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
第一种市,是经济比较强且离县域组团中心地比较远的经济强势县,以及不采用第二种市作为级别的县域组团行政中心县“升级”而来的县级市。一般而言,直接叫县说明本地自然经济or农业经济占大头,没有多少溢出型二三产业。所谓溢出型,指二三产除了服务本县还能服务周边乃至全国。当然这个在某些地方比如长三珠三不太成立。
第二种市,是经过“专区”、“地区”沿革而来的县域组团级别,进一步换名称升级成的地级市,其行政中心地域设为市辖区以跟本地地级辖区内县进行区分。
国内大部分地级市都是先有同名地区跟同名县级市,再升级为地级市,原县级市改市辖区这种来的。比如地区改制前有遵义地区遵义市,农村部分另设遵义县,后来就改了遵义市红花岗区,后新增汇川区,以及原附郭县遵义县改播州区。
解放后还有个问题,就是习惯上用双字取代单字作为地名,后跟地方级别字。比如,郑州在民国变郑县,解放后改名郑州市。这种x县变x州市/区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天津蓟县变蓟州区,贵州盘县变盘州市。差一个字不要紧,添一个州字进去。
另外一种玩法是取州古称为市辖区名,比如天水市秦州区,放带送熙宁年间也就是拗相公王安石那个年代得叫秦州天水县。上面那个遵义县变播州区也是同理,播州是带唐命名的羁糜州,治所就是现在的遵义中心城区周边。
另外由于原则上不增加新编制,所以基本上未来只会看到各种同级地域合并,比如行政村跟乡镇的合并乃至县级地方合并,还有级别变更,比如县升县级市或者市辖区,基本上不会有新行政区划落地。某些时候,比如所谓开发区变正牌子市辖区,也是有一定运作的。比如贵阳的金阳新区落地为观山湖区,看似多了一套市辖区的编制,但实际上是以贵阳南部的小河区合并进花溪区为代价,将多的一套市辖区编制转手给金阳新区,又因为重名了才在新区内找了个湖的名字命名的市辖区,不然就违反不增加编制这个原则了。
古代也存在这种混用的情况,比如带送好歹还州是州,府是府,都是下辖数县,府的话语权比州大一些,到明清就各种x州府了,看来经济好确实能抬高当地在中央的身价。
府字现在不用在行政级别里,那我就只能猜测这个字已经用进“政府”这个统称里了,就不用单列进行政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