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车之所以值得购买,是因为它依然是目前出行的最佳解决方案,兼顾了燃油车和纯电车各自的优点。从一线终端角度来看,插电混动的绿牌不限行确实算优势,但从来不是左右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产品本身的综合素质其实更受用户关注。
当然,能给出这样反常识的结论,是因为我们不能把目光放在那些纯粹为了双积分和绿牌的插混车型,而是要看看如今的汽车市场格局,优秀的混动车型到底有没有一席之地。
一、混动车型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早期的混动技术一直被外资品牌把持在手里,因为混动车型在城市通勤尤其是拥堵路况下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所以在各大城市都比较受欢迎,当然,燃油经济性的背后,在买车和卖二手车阶段却不那么性价比,因为外资品牌混动车型起售价高,保值率低。

再后来,中国品牌的混动车型纷纷崛起,打破了外资品牌几乎垄断的市场格局,对汽车行情敏感的小伙伴会发现,曾经强势的外资混动车型如今都在纷纷降价降产,主要原因就是竞争力下滑。在技术开发和政策导向的大环境下,很多主流中国品牌几乎同时带来了两种混动方案,分别是HEV(传统油电混动,上蓝牌)和PHEV(插电混动,上绿牌),这两种混动方案也进一步扩大了受众群体和使用场景,可以算是新能源过渡期相辅相成的产品。
外资品牌竞争力优势降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品牌的混动车性价比更高、驾驶体验更好。
前文我们提到过,在插电混动车型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很多用户选购的主要原因确实就单纯地为了一张绿牌——即只要满足不限号、不限行的基础需求就可以了。也正是有这种消费需求单一的情况存在,当时也就有很多车企的插电混动车型纯粹是政策产物,说夸张点就是除了能上绿牌一无是处,电驱状态下动力弱还不够平稳、馈电情况下油耗激增,甚至涉及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

说白了早期插电混动面临的情况和纯电车型刚起步的时候一模一样,很多浑水摸鱼的车企就没想把这些产品打造好,而是借助政策优势趁机在市场上捞一笔而已。但现在回看能发现,纯电车型早已步入正轨,不管哪种形式的混动车型也早有了固定且不断在增长的用户群体。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插电混动(PHEV)的增长率甚至比纯电车(BEV)还恐怖,这种规模的增长率已经不简单是一句绿牌就能带动的。

当前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可以说是燃油车与纯电车激烈交锋的阶段,更多用户想体验纯电车型的智能、性能,又存在续航焦虑、充电焦虑等因素,也正是在这个令市场纠结的时期,混动车成为了两者优势兼顾的选择方案。
用最新的案例来说,今年下旬才上市的领克01 EM-P和EM-F分别是一款插电混动和一款油电混动车型,从WLTC(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给出的数据来看,这两款车中前者可纯电续航70km,零百加速7.6s,后者可达1031km的综合续航,百公里油耗仅4.88L,更别提领克一贯的运动性能和先进配置的加持,这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上不仅是对外资品牌的强力打击,同时更能代表中国品牌的混动技术。

我们能看到在不限牌、不限行的城市同样有大量插混车型在路上行驶,所以绿牌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优势,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主流中国品牌的混动车型,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性价比和经济性。中国品牌在混动领域先是把外资品牌卷到无力还击,又时时刻刻进行着无休止的内卷,也正是这样的内卷,进一步推动产品的迭代与升级达到了新的高度。激烈的内卷其实是对汽车消费者有益的,因为如今我们想选购一台混动车型的话,在性能、智能、安全等方面相较燃油车都会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再以刚提到的领克01 EM-P为例,这款车的存在就明显打破了消费者对混动车型“只有节能,没有性能”的固有认知,甚至用纯电车的驾驶感受来形容它才更贴切一些。我们都知道,以往有一些油电混动车型在高速路行驶的时候,不仅会失去燃油经济性的优势,在动力上也比较肉,还有一些早期的插混车型在馈电情况下的行驶品质会打折扣——但这些规律在中国品牌的新混动方案中已经不复存在了,就像领克01 EM-P在长途高速中即使馈电也能保持很低的油耗和平稳且强力的性能。

具体到数据体现,领克01 EM-P的带电综合油耗仅为百公里1.54L,即使在馈电情况下,百公里5.1L的油耗也低于很多同类型产品,在节能这一项上,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
当然光节能肯定不是这款车型的最终目标,01 EM-P具备弹射起步功能,零百加速 7.6秒;在高速上80-120km加速4.8s,百公里制动距离也只有36m,这种性能表现更能展现领克天然的运动基因。
这里放一个简单的小结:如果以前买插电混动车型确实是为了一张绿牌,但现在有了领克01 EM系列这样节能与性能兼具的车型后,车主得到的驾驶体验是全方位提升的,这时候绿牌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二、什么样的混动车值得购买?
中国品牌的混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保留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这些核心优点的同时,还兼顾了符合当下年轻人在意的好看、好开、好玩等特性,原本有很多混动车型值得一提,但当我码出这几个特性的文字后,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品牌就是领克——因为不管是哪种燃料的车型,只要提到年轻用户受众,恐怕中国品牌中没有比领克更纯粹的,其旗下每一款车型几乎都是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
即使是很多人觉得用户年龄跨度较大的领克01,在EM-P和EM-F系列上市之后,从一线渠道跟领克的销售聊天得知,领克01两款混动的进店用户也越来越年轻了。
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团队曾经和某平台联合策划过一场领克01团购会并超前、超额完成任务,当时还有很多车主发布了提车分享,而当时接触过的领克01意向用户中,还有好几个没有即时购买,因为在等混动版本。

就在本周和领克销售对接的过程中,得知一名看过很多篇领克01车主分享的用户最终在他们店下订了EM-P版本,值得一提的是,这名车主当地根本不存在限号、限行的情况,当然也不是为了绿牌,之所以选择插混车型,原因很简单——他试驾了。
领克01 EM-P带给用户的动力感受已经不能用满意来形容,而是惊喜更为贴切,与此同时这名用户还是一位户外出游爱好者,了解到这些后,我那位销售朋友还在驾驶过程中展示了01 EM-P的3.3kW对外放电功能,这样一来用户的脑海中已经有太多画面了:车载冰箱、车载吸尘器、小型电磁炉等均可在户外接电使用,如果遇到突发用电的情况,还能帮人帮己。

其实在深入了解领克01 EM-P和EM-F这两款混动版本时,已经发现了太多值得称赞的设计,概括起来的话,就是在节能与性能、智能化、安全性、可玩性方面都有极大的亮点,同时一款插电和一款油电两个混动方案也可以几乎满足所有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 它拥有远超传统混动车型的动力与性能,却在节能性上面表现更加突出;
- 它与当下年轻人最在乎的智能化紧密项链,多项OTA升级可以让车辆常用常新。相信只要是关注汽车智能化的小伙伴都明白高通骁龙8155芯片意味着什么,一句话总结就是高算力低功耗,性能稳居第一梯队。另外人机交互系统的功能也比很多智能汽车要强大有趣,领克联合百度定制的的全新智能语音系统,可以支持600多项语音条目,并且对AI助手进行个性化设置,每个人的爱车都可以呈现不同的风格;

- 在安全性上,不管是车身安全系数还是驾驶辅助系统都应有尽有,并且领克也是最早提倡健康环保内饰材质的品牌之一。不管是2015年C-NCAP对领克01燃油版的测试还是2020年Euro-NCAP对欧版领克01 的碰撞测试,全都是五星级别,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领克系列也是在中国品牌中最早拿到优秀碰撞成绩的品牌之一;

- 可玩性曾经并不是用来形容车辆的,但偏偏不管是弹射起步还是车联网,再到可放电的独特功能,每一项都戳进年轻人的心坎里。

从一线终端角度出发,我用表格方式总结了一下领克01两款混动车型的特点与适用人群,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在近期准备试驾或者订购的话,看过会更加清晰明了。


总结
领克01原本就是全球车型,其整车品质早就获得了市场的检验与肯定,在一线终端表现中,领克01也可以被列为“无需多说,闭眼可入”的高口碑车型之一。2020年9月,领克开始布局欧洲市场,2021年11月,领克的亚太战略也正式发布,在全球市场中,包括领克01在内旗下的高端车型都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至此,在全球化战略进程中,领克已经开始和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展开正面竞争。

从领克01 EM系列可以看出,如今的混动车型早已经颠覆了曾经人们对它的认知,从表现力来看,除了燃料方案不同,它更贴近与纯电车的智能、性能、静谧,但又完全不存在里程焦虑和充电苦恼。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推动发展,绿牌的关闭也将成为趋势,但这一政策只可能会影响到传统插电混动车型而非以吉利、比亚迪等车企为代表的全新理念混动产品,就像补贴退坡也无法阻挡新能源车发展势头一样,中国品牌的混动车早就走在了时代的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