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态化核酸为核心的防疫如果能防住,哪怕用极端的频次,也是比不上不下省钱的。
目前我国混检核酸大概3.5元/人次。加上部分必要的单检和需要在目前检测体系下加强完善的举措,算5元/人次好了。
那么算极端的情况,14亿人每年核酸300次,费用是2.1万亿。
如果优化下进入公共场所的核酸报告监测(尽量用原来的门卫),那么这部分成本就能消化掉。
2.1万亿这个金额很大,但防疫的花费远不止这些,今年我国为了支持疫情影响的企业,退税额1-10月份就有2.36万亿,全年下来接近3万亿。
问题是核酸检测机构良莠不齐,也没有合理的奖惩机制。很多公共场所的核酸结果检测也就是个样子,留下的空子太多了,防不住。
比如济南市,就是两天一检后面天天检测的高频次,但不做核酸的人大把,核酸员点下舌头就完事我也遇到过好几次。最后还是封城。
这种情况下,应该先优化防疫检测体系,用新技术和体系提升核酸检测的保底效果(比如对核酸企业国有化,本地人口数据核对,对核酸提取操作进一步智能化,或者提高智能化前置化抗原监测设备等)。
其次做好疫情扩大的准备,包括分级医疗体系,居民教育,居家隔离保护和监测设备,减轻症状药品储备和放开销售,疫苗普及等等。
钱肯定都少不了。这个是肯定的,疫情无论怎样对待,花的钱都少不了,经济一定会收到打击。
改写下调侃英国的话,就是
面对疫情,国家要选择的是怎样变得更穷。
只是别抱侥幸心态,各种欺瞒,最后比别人更穷了。
发布于 2022-11-23 17:54・IP 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