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回答

卡塔尔世界杯多场比赛上演「毫米级越位」,阿根廷对沙特越位数多达7次,裁判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足球运动发展?

没头脑
78个点赞 👍

事先声明,本回答不是为了给阿根廷输球洗地,而是对VAR技术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

  1. 本次世界杯的VAR机器介入是否做到了完全公平公正?

本次使用的是“半自动”技术,人工的使用操作还在,如果仅仅以机器操作完全脱离人工为衡量公平的准绳,本届世界杯的VAR也难称完全公允。

外网已经开始有人质疑劳塔罗上半场这次越位是误判了。因为人工确认时漏掉了沙特的左边后卫,只关注到了劳塔罗身边的后卫。

2. “毫米级越位”是否应该完全被吹掉?

理想状态下,是应该被吹掉的。所谓的“理想状态”,就是全自动、全AI模拟、场地方方正正正南正北毫无偏差。

对啊,你要是毫米级精度,相关条件也应该跟上,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但现实是这种理想状态在目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比较粗糙的环境下,用着与周边条件不相符的超精度VAR。

勉强能接受的原因是,这东西大体上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终究比遇到瞎眼裁判公平得多,不是么。


3. VAR的使用局限性

一定要意识到机器只是辅助,不能说有了超级VAR就代表越位规则一定毫无瑕疵,因为规则归根结底还是人制定的

还以劳塔罗这个越位球为例。上图是VAR的划线,劳塔罗的肩膀越过了后面防守球员的脚尖,肉眼根本无法识别,机器帮忙确认了毫米级越位

我们都知道没有划手臂的原因是手臂不算身体的“有效触球部分

但是,究竟从哪里算做“有效触球部分”,这里存在人为的解释空间。更何况“肩膀”是个很粗糙的概念,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各异,究竟哪里算做一个人肩膀的起点,是没有统一概念的。因此,这条线究竟划得准不准确是存有疑问的。

这个和上文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粗糙的大环境下使用了一项精细的技术。这次的粗糙指的是规则本身。


4. 衍生问题

由规则本身引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损益比问题。这是我自己原创的一个字眼。这方面的疑问多见于VAR点球吹罚上。

我们现在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裁判对于进攻球员故意往防守球员手上踢,或者防守球员以一个自然姿态放置手臂依然碰到皮球时不再吹点球了。这是一种进步。

但对于一种特殊情况,即进攻球员往禁区外踢时碰到防守者手臂,或者射门完全不可能构成进球威胁碰到手臂依然大概率会吹点球。

这时候,进攻球员以一个很小的代价(丢失球权),就获得了极大的收益(点球)

VAR提示手球,那就大概率确定是手球了。可这样的判罚是否合理?规则是否需要做进一步修改?

我还看过南美的一场比赛里,某队在倒脚了差不多30个回合后进球了。听过VAR回溯,发现该队倒脚前有个拉人动作,裁判据此吹掉了这个进球。

按照损益比理论,这时候是防守方以一个极小的代价(被拉人犯规)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回报(丢球被吹掉)。

你说VAR有错吗?没错,该队确实拉人了。但那是几分钟前的事情了,双方包括裁判后续的行为已经默认了比赛可以继续进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VAR究竟什么时候介入,这也是一个亟待精细化解释的问题。



总之,VAR的使用的确减少了很多误判,这点必须要承认。

但是,在实现“理想条件下彻底智能化”之前,因为粗糙的使用环境和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介入,就不要拍着胸脯说现在VAR就一定100%准确。

这二者并不矛盾。

我同意在“粗糙的环境下使用精细的技术”要好过“粗糙的环境下使用粗糙的技术”,但前者毕竟没达到“精细的环境下使用精细的技术”这一标准,争议、甚至错误判罚不可避免。这就是目前VAR的使用小结。

编辑于 2022-11-23 10:15・IP 属地北京
长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