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喜极而泣,有的地方怒火中烧!
首先希望大家不要又借机开地图炮,仅仅根据一期地铁线路就得出哪里哪里完蛋,哪里哪里凉凉的结论。

其次这不是最终版本,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初步方案上报之后都会被大砍一刀。所以肯定有线路会被刷下来。请保持淡定的心态。

5号线三期:
关键受益地区——天府国际生物城
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生物城专线。
9号线二期:
关键受益地区——三圣乡板块,十陵板块,龙潭寺板块,北三环片区,国宾板块
成都的第二条环线,二期从金融城东到黄田坝形成完整的闭环。个人觉得这是本次规划中最重要的线路。一旦建成将把主城五区的新兴板块全部串联起来,意义非常重大。
10号线四期:
关键受益地区——青龙场板块
从三期在建的人民公园站开始一直延伸到熊猫大道附近。苦苦的等待青龙场终于要有地铁了。同样属于成华区,三环外的龙潭寺四期双地铁加持,三环内的青龙场却一条都没捞到,是三环内为数不多的地铁荒原。这次终于地铁来了,而且一来就是两条。至于线路经过的其他板块都是有地铁的主儿,主要作用就是加密。
12号线一期:
关键受益地区——电子科大,国宾板块,二八板块,十陵板块,西河板块
从郫都城区经过高新西区穿过主城区止于十陵板块。这条线路之前就呼声极高,有传是第一个纳入第五期建设规划的线路。这次二圈层区域可谓相当惨,基本只能沾点边角料。就像12号线之于郫都一样。十陵算是二圈层大赢家了,拥有了两条地铁线,而且是贯穿型的。
16号线一期:
关键受益地区——大源板块,华阳板块,南湖板块,锦江生态带板块,麓湖板块,兴隆湖板块
从市中心牵出,经过高新,天新止于兴隆湖南岸。国际城南的希望线路,可以说填补了一堆空白。对于主城区来说很多新线路对于经过板块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有无问题早已解决。相反高新,天新还有大片区域嗷嗷待哺。比如锦江生态带,号称天府新区首熟板块,但是却只有一条5号线从边缘经过,大部分的楼盘根本无法享受地铁的便利。16号线的到来可以说是暗室逢灯,太重要了。
18号线四期:
关键受益地区——沙河板块,凤凰山板块,简阳城区
18号线四期有两段,一段从天府国际机场延伸到简阳城区,一段从火车北站延伸到凤凰山。这样18号线也将和9号线实现换乘。而简阳南站则可以直通机场,方便成渝线沿线的用户前往新机场。
20号线一期:
关键受益地区——中和板块,琉璃场板块,蓝谷地板块,洪河板块
这条线的形状就像一个"M",起于高新区中和板块,之后在锦江区拐三次弯最后止于洪河板块附近。如果不看20号线的完整线路,只看1期的话这个走向还是挺迷的。蓝谷地在13号线之后,再迎地铁。中和板块这次双线齐发,再加上已建成的6号线,未来将会是三地铁加持,线路密度不输大源。
22号线一期:
关键受益地区——中和板块,大源板块
起于大源西,止于中和。城南的又一条横线,串联起1,5,6,16,20号线多条地铁。不过相对于另一条被砍掉的横线15号线,感觉22号线离9号线近了一点。大源是本期线路规划最大的赢家,16,22,23三线共进,四通八达。
23号线一期:
关键受益地区——大源板块,青龙板块
起于大源,穿过城东止于熊猫基地,毫无疑问熊猫专线。新都区的朋友对这条线意见非常大呀。终点止于熊猫基地,这让基地背后的保利公园板块依然无法享受地铁的便利。更重要的本期线路规划新都区彻底挂零。
27号线二期:
关键受益地区——外金沙板块
27号线一期之后的小幅延长线,延长后可以与9号线实现换乘。未来27号线将完全穿越外金沙板块,板块内的住户将大大受益。

与四期线路相比,可以看出四期线路明显更重视沟通主城区与二圈层,大量的线路延伸到二圈层腹地。而本次五期线路规划二圈层可以说一片惨淡。新都区,温江区基本挂零,双流区,郫都区只沾了点边角料,龙泉驿算是最好的了有三条线经过,但是里程并不长且都终于绕城内,受益的区域有限。两个新区,高新区显然是大赢家,五线加持,密度惊人。天府新区则一般般,除去边角料的5号线三期,真正有意义的地铁就一条16号线,好在这条线从北到南完整的贯穿了整个新区,里程较长。主城五区没啥说的,在我看来主城区大部分区域未来要考虑的根本就不是有没有,而是有几条的问题。
追更:
一再呼吁不要开地图炮,不要开地图炮。有些人你们开Chuizi的地图炮啊!什么时候知乎才能回到2018年前那个客观中立积极讨论问题的氛围。
地图炮一:拿转移支付说事


转移支付的问题到底要说多少遍。关于成都对下辖各区的转移支付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里面有完整的数据。
关于成都市级转移支付的问题,我不想再又长篇大论的再打一遍(整理列数据真的很累)。用我之前回复某网友的内容来作答吧。

所有数据本人都有明确来源绝不信口开河。

地图炮二:拿地铁财政说事

关于地铁财政的问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谣言。就是下面这张图,没想到时隔多年了还要来澄清这种老掉牙的谣言。

这张网络流传图是好事之人为了博人眼球故意整出来的。他的源头应该是界面新闻发布的这张2020各城地铁公司财务状况的表格(下图)。

先说明这个表格仅包括地铁运营的营收支出,不包含地铁建设方面的支出。新闻图虽然来自地方官媒但是问题很多,比如南昌地铁营业总收入只有5亿多,亏损4000多万,图上变成了收入19亿利润5亿。

比如厦门地铁的数据写反了,再比如武汉地铁数据中净利润写的是营业利润等等。这里不是为了挑刺就不一一举例了,我只想说这图来源就不严谨。但是更关键的是大家可以看到界面新闻的图只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展示了各地地铁公司营收,利润和补助情况。不过网络流传图作者这里就是别有用心了,显然他嫌界面新闻统计图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大,把观众带得不够偏,于是作者则直接删掉了营收这一列,然后用补助减利润得出一个地铁盈亏的数值,如此一来正常的数据展示变成了巨额亏损这种极其吸引眼球的内容。但是这种直接将补助等同于亏损的做法,并不合理。各财报中政府补助一般都在其他收益之中,但是通常不会列明补助理由,因此简单的认为补助就是在用政府资金弥补亏空是不对的,补贴本身可能有非常多的原因,尤其是在不同口径之下。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年挣了30万,花了10万,你爹补助你50万让你买房子,然后你拿着50万和你20万的节余总共70万买了一套房子。这时候如果别人跳出来说你生活奢侈腐化,一年挣30万却花了80万,一年亏空就有50万,肯定是花在吃喝嫖赌上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那成都轨道交通这九十多亿干什么去了?三个字“TOD”。

这是当年轨道交通的拿地情况,拿地规模超过138亿。无非是政府拿钱补助地铁公司,地铁公司拿地,随后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完成后销售所得利润再投入地铁建设运营中。与亏损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流出的2018年地铁营收利润图可以看到当时成都政府补助地铁公司的金额只有8400万,此时成都还没有进行TOD开发,仅运营端看由于成都地铁的客流量排名全国前列,所以亏损并不严重。
关于建设部分,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8个项目,总长176.65公里。总投资1318.32 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 40%,计 527.33 亿元,由市、区政府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这个压力大不大就仁者见仁了,我觉得可以讨论。
还是那句话本人数据都有来源,绝不信口开河。

地图炮三:借机攻击其他区域
地铁线的数量有限,分配肯定无法绝对公平,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年还在北京的时候北京08年地铁规划出炉,因为我喜欢去北京某城市论坛潜水,能看到当地人们的态度。当时至少能感觉到当地人平稳的心态,获利的也不嘚瑟,未得利的互诉衷肠。
但是成都的氛围怎么就是这个piyangzi,戾气这么重?同样一个城市一大家子大家不报团不安慰就算了。还互相拉踩,借机鄙视,大开地图炮。

呼吁也没用,有的人借着回答问题夹带私活,贬低其他区域。夸张一点直接上来就开骂,语言之激烈,看得打老壳。算了不想多说了,希望能唤醒一些正常的意识,让这些回答少一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