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人要打倒义和团,义和团让一些人感到害怕,从而寝食难安。
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扶清”属于政治上幼稚,而“灭洋”就是杀洋人,买办、走狗、卖国贼。
总结起来就是一群政治上非常幼稚并且充满迷信思想的农民和城市贫民组织起来对准洋人,买办、走狗、卖国贼大开杀戒。
这就让洋人,买办、走狗、卖国贼不寒而栗了。
如果历史重演,再来一次,怎么办?
毕竟洋人,买办、走狗、卖国贼都回来了,而且盛装登场,有些地方的这类人已经再度劣迹斑斑。
这就是害怕被清算的恐惧。
越是恐惧,当然反攻的力度越大。
政治上非常幼稚并且充满迷信思想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文化程度不高,笨嘴拙舌,讲道理永远都讲不过学识丰沛的洋人,买办、走狗、卖国贼,眼看着自己的利益不断被侵蚀,常常吃大亏,只能在心里憋着恨,最后爆发出来,就会是义和团运动的样子。
很多人不要搞错了,以为这些人反对义和团是希望和解,在讲道理。其实不是,他们想的是告诉自己的同类,切勿手软。
树立反面典型,这是按照敌我矛盾在处理。
当代中国已经在尽力弱化义和团运动,尽量不激化矛盾,不走极端,不夸大敌我矛盾。
只是有人得寸进尺,欲壑难填。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故意歪曲历史。
底层农民和城市贫民只是受现代教育程度较低,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不懂得历史,他们不会说不会写,这不意味着他们心里什么都不明白。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洋洋洒洒骂上一万遍不重样的句子,最后招来的是刺向胸膛的梭镖。
这里面重点讲一下洋人的名词定义。
什么是洋人?
洋人就是帝国主义分子,妄想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外国资本家、政治家、军人、以及帮闲雇佣兵。
历史上我们对于外国人还有个说法“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这个词也被很多人嘲笑和诅咒,但是,这就是个划分敌友的办法。有些人不过是想敌友不分。
我们欢迎老朋友,打倒帝国主分子。
这个问题并不是100多年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问题。
这些洋人,买办、走狗、卖国贼真实存在,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复辟曾经的美好岁月。
不然你问一下当年帝国主义列强的后代,比如说英国人,是个什么想法?
那种对于香港的恋恋不舍,总是幻想再度回来的情绪。
买办、走狗、卖国贼现在战战兢兢,虽然盛装登场,却需要找一个伪装来掩盖。
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现代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这种人少见吗?他们要是有当年的特殊权力,该有多好。
为什么没有呢?
就是因为义和团的坚决反对,而且不是论战骂战,是直接拿着刀砍头。
这就是恨之入骨。
义和团运动教育了广大中国人民,少说废话,绝不让苦难的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