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听得进去道理的,自然会听得进去,听不进去的讲N遍也没有用。
我不认同,其实,根本原因是信息有没有真正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和小脑袋瓜里,成为可以指导他行为的准则,这里的沟通是有技巧的。
我将其分为3种情况:
1、孩子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场景一般是他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时,他大概是选择式倾听,类似的大道理都已经被他选择性的屏蔽掉了。
2、孩子听进去了,但是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理解的不透彻,不深刻。
3、孩子听进去了,可能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落实,如何去实现。
针对第一点,只需要选择一个适当时机,等双方都放下手上的事情时,再去好好沟通就可以了。
而二、三两点我有一些亲身实践,愿与大家分享一下。
抽象的道理具象化
我这几个月接触最频繁的有三个孩子,2个是我自己的孩子,1个是亲戚家的孩子。
亲戚的小孩年龄位于我的两个孩子中间。最近,他在学校里遇见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就是他在学校里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撕掉老师分发的试卷甚至练习册。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即使知道答案,也会故意胡说,为此,他遭到了惩罚。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那个被惩罚的孩子。
大道理是:你不应该捣蛋,应该好好学习。这样子说他能懂这大道理的意思吧?但是不透彻。
于是,我拿出一张纸,给他画一个简易的画,如下图:

我说:“现在,哥哥和弟弟(指我的两个孩子)都选择走左边这条路,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你现在是走右边这条路,你没有认真上课,还破坏了书本和试卷。要是你以后还是不认真学习,可能你离哥哥弟弟就越来越远了,过几年你再好好学习,就要从右边这条路再跑回来,然后换到左边这条路,去追他们,可能还追不上。”
他好像瞬间被点醒了,那天下午开始对我念叨自己的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一直问:“我接下来上课好好学习能追上哥哥和弟弟吗?”看着他渴望的眼神,我很认真地对他说:“可以的,你可以追上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玩耍。”
换位思考
再讲到关于他因为撕掉卷子,受到了任课老师的处罚。
我也打了一个比喻:“假如你的书本被弟弟撕坏了,你会生气吗?”
他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
我说:“假如你的玩具被弟弟破坏了,你会难过吗?”
他大声地回答:“会。”
我问:“那以后我们不撕卷子了,好吗?”
他若有所思地回答:“知道了。”
花时间训练孩子
史蒂芬·格伦在他的讲演中指出,父母们往往只告诉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愿意费事准确地说明这些期盼如何才能达到,于是双方之间往往出现一个很大的误区。花时间训练孩子才能消除这些误区。
在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有太多需要我们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地方,比如喝水,吃蔬菜,整理房间,做家务,写小作文等等。
关于如何花时间训练孩子,《正面管教》这本育儿书里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让我很受启发,而我也在思索接下来如何花时间更好地训练孩子们,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潜能。


我是橙子,前央企职业经理人,9年金融从业者,两男娃的麻麻。自律的人,无论是少女还是妇女,都同样美丽。关注我,一起做自律的自己和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