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发自肺腑地说出“谢谢”的孩子,一定曾经有人对他说过“谢谢”,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能由衷地说出“对不起”的孩子,也一定曾经有人对他说过“对不起”,让他从心底感受到了公平,从而心情舒畅。
教育孩子需要给他讲大道理,这样能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也不能总是讲大道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历得太少,无法感同身受,而只有亲身经历,他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比如说,孩子只有被人欺负了,才会明白被人欺负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只有被人友善对待了,才会了解被人友善相待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就拿前天晚上来说,我和孩子爸带着4岁儿子到小区楼下疯,爸爸自带孩子王属性,很快跟一群小朋友打成一片,忽略了儿子,儿子吃醋了,大喊:“这是我的爸爸,你们不能跟我爸爸玩!”爸爸没顾上他的情绪,其他小朋友更没顾上他的情绪,于是,他拿起手中的一辆小塑料车,砸到了离他最近的一个小男孩额头上。出手太快,以至于我和爸爸没有拦下。
小男孩立马哭了,我和爸爸赶紧跟人家妈妈道歉,然后要求儿子向小男孩道歉,可儿子还陷在自己的情绪里,噘着嘴叉着腰不肯开口。男孩妈妈说只破了一点小皮,得回家用药处理一下。我记下了男孩的楼栋门牌号,说待会带儿子上门道歉,后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们。
看着男孩和他妈妈走远,我转而开始教育儿子:
“妈妈知道你是担心其他小朋友抢走爸爸,你可以跟爸爸提要求,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你知道这样很危险吗?还好只是一辆小塑料车,如果是金属车呢?还好只伤到了额头,如果伤到眼睛了呢?还好人家妈妈宽容,如果不依不饶呢?”
“和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可以动口,不能动手!”
“打人是不对的,打了别人就应该马上道歉!”
“走,现在跟妈妈去他家道歉还来得及,只要你诚恳道歉,他一定会原谅你的!”
“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对不对?乖,我们一起去道歉,好不好?”
......
无论我说什么,软的还是硬的,儿子都油盐不进,我都快气炸了,还劝自己深呼吸深呼吸,好好沟通。
这个时候,爸爸上来给了他脑门瓜子一个“爆栗”,儿子痛得哇一声大哭起来。
爸爸问:“是不是很疼?那爸爸跟你道歉,爸爸一时生气没有忍住。”
我赶紧搂住儿子:“刚刚的小弟弟额头被你砸伤了,比你现在痛10倍!如果你去跟他道歉,他的痛会减轻很多。”
儿子抽泣着:“妈妈,我可以送给他一袋我最喜欢吃的饼干吗?再告诉他我不是故意的。”
“当然可以啊,你要问问他还疼不疼,额头破皮真的很疼很疼,你忘记了你小拇指破皮后连洗手都疼吗?”
“妈妈,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最后,我、爸爸、儿子带着零食去到小男孩家道歉,男孩马上就原谅了儿子,两人还一起玩了半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作为父母,我们其实每天都在给孩子讲各种各样的道理,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
孩子也许听进去了,但更多时候没有听进去,没有亲身经历,如何感同身受?我们大人不也是“大道理都懂,小情绪难控”?
感同身受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他人在乎你的感受,一方面是你对他人的境遇有同理心。就比如说我儿子的这件事,我不能一味批评他,要认同他当时的感受——很紧张爸爸,但也要让他对小男孩的遭遇感同身受。
我觉得教育孩子大道理是必须要讲的,得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多经历,多感同身受,培养出同理心、共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