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抄袭?

仗剑走天涯186
14个点赞 👍

沟通确实很重要,不过对于idea,还是很难“抄袭”的。

在学术会议上present的口头报告,大多数都是至少基本接近尾声的project。像keynote speaker,身为功成名就、坐镇一派的大佬们,不少人都会把重心放在已经发表的、多年积累的一脉进展上,从最初建实验室的想法一步一步讲讲自己的成功历史,前后贯穿十数年。讲到最最后,可能会花一些时间稍微扩展一下,讲讲实验室正在进行的部分----也通常是已经大致成型的工作(甚至没准都submit了)。

在这些人眼里,所谓进行中的课题按照resource和工作量来看,外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呢“抄袭”他们的preliminary data去抢文章的。比如,人家用了大量转基因的动物模型、或者是需要特殊的计算方法、实验技术、实验材料等等。或者是这种新的进展、技术是基于前一步的研究发现,需要大力依赖实验室现有的平台、技术、人力,这些对于其他实验室而言,差距远远大于一个“idea”。比方像“Turbo ID”这种比较新的技术,原理还是很容易理解的的,就是个proximity labeling。可能很多人看到别人的presentation,都会觉得这个实验好,可以得到我感兴趣的protein的所有binding partners。而且看别人present的时候也觉得不是个难做的实验。但其实呢,实验中有很多复杂的细节,不是一个成功率高、重复率高的实验。就算所有的试剂、protocol都有,可能也要摸索很久才能做出来好结果。因此,这种idea不怕讲出来,也不怕抢,讲了就是要启发大家产生兴趣,再去合作、推广他们的技术

而大会上讲poster的报告,除了有上述这种成型的project以外,还有特别不成型的----基本上就只是一个idea,比如一些学生来参会,兴高采烈地讲讲自己的实验计划。我个人感觉吧,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实验结果,一个idea就算说出花来,观众也就是一时激动。而且学生的poster也都是经过导师把关审核一下的,真涉及到了实验室的”核心机密“也很难被写到poster上。如果这时候,你从中受到了启发,那根本就不算idea”抄袭“,更像是一种经过讨论后产生的思维碰撞和火花

除此以外,有一些小而精的学术会议,像Gordon这种,就是一个小领域内的数十个实验室开大型的组会。这时候会议精神是推荐大家多讲自己没有发表的结果,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既寻求合作,也能开阔视野。确实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而且在较长的历史上也很少出现”抄袭idea“这种纷争。一方面,大家觉得互相提建议、畅所欲言是应该的,对别人有用太好了,别人也帮助了我;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人在开会以后快速抢了别人的课题,恐怕很快就会传出来恶名,那从此在这个小领域里也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了。

当然,不一样的人对于idea的看法和解读也不太一样。也许有些领域一个idea就是最关键的,但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很多工作量的lab而言,更多的时候还是硬结果比较重要。之前我导师有句话叫”ideas are cheap“,因为大家没事就在一起聊天,idea满天飞,别觉得自己被误导了才好。。。

如果你有任何犹疑,可以发个邮件询问一下,借着一些技术细节问题讲讲自己也想做,多半情况对方开开心心的答疑解惑,然后good luck各做各的;或者offer合作;很难出现批评你抢了自己的idea吧。

发布于 2022-12-14 10:43・IP 属地美国
若水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