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觉得能用的也差不多了。工具箱里剩下的工具当然还有不少,但是也不舍得用,如果市场一直这么差的话,可能过段时间也不得不用。但是这些工具用起来会改变一些结构性的关系。虽然说很多事情是肯定要改革的,但是在自己的任期改革,还是相信后人的智慧?
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比较偏向于前者。前人不一定给后人种树,但后人必须是为前人擦屁股的。
我其实觉得现在已经比较好一些,起码愿意正视各种乱象和泡沫,而且也有采取措施。但也可能是已经发展到不能再拖的程度,严重的民生问题已经浮现。比如居民负债已经很高了(绝对不是所说的70%而已),人口出生率也很低了,失业率高,居民收入水平低。
我们看现在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消费端,为什么没有刺激起来?因为所有的政策并没有很多实质性的让利。
取消限购就是现在把部分好位置给你买了,这不是让利,只能说是以前忽悠人去买边边角角的套路,没人买单了而已,菜市场告诉你没有活鱼活虾,只有死鱼死虾,后面大家都不买了,又来告诉你,活鱼活虾有货啦。
降低首付,是让你有条件买了,但是付出的利息和月供更多,这也不是让利,这个属于更加深度的套牢。
给消费券,但是特地分开一千块钱一张,两千块钱一张,给你搞个二三十张,还有使用要求,其实也不是让利,只是为了让你买了房以后再带动一下消费。
还有就是降利率,这个确实是让利,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之前的利率本来就是太高了,高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现在只是把房贷利率回归到相对正常的区间。
减免契税,这个确实是让利,不容质疑,但其实不多,一万多块钱吧。
买第二套房子,只要金额超过卖房的金额,可以返还买房交的个税。这个是支持置换的,这个也不是让利,只是让你加注而已,把木枷锁拆了,换个铁的。
讲完了利好政策,我们再看看又有哪些反向操作。
限跌令,为了地价不降,所以用限跌令去卡死房价,导致没有流动性,导致很多开发商产生大量的暴雷情况。降价就被约谈,开发商只能通过跟银行借钱活着,或者等着被国企收购。
最早的时候开发商还积极自救,去住建局调低备案价,送车位,送软装,送全屋家电,再送十几年物业费。后来发现不降价没有意义,逐渐躺平的也不少。中山这边有些售楼部,没有客人白天连灯都不开了。
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失败,就不仅仅是波及了房地产。
提升二手房个税,将原来总价1%的个税提升到成交价差额20%的个税,税费一下子飙升几倍,锁死二手房交易,方便一手房出清。但是二手房必然锁死,房住不炒的实现,就在于将所有的利润空间都官方吃掉。
赚不到钱,没有意义就没有必要炒房了。之前炒房的自然也就变成存量市场,走不掉就开始收房产税了。
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就开始转向(虽然夜壶还是会用一用,但是没有什么未来了,纸面财富的可能性很大)。
总结一下:所谓救市,只要是通过借钱去支撑市场的行为,都可以统称为胖氏(故意打的错别字)。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胖氏是怎么玩的,通过不断借钱吸引更多的人,他们没有资产,或者只有很少的资产,然后不断的吹大。只要有钱,就能维持,只要后面韭菜断了,那就倒塌。
————————————————————————————
本来今天要在公众号写一篇文章讲中介的,但是写着写着觉得有点收不住,怕得罪人只能删了,水太深,毕竟还要在这行混。
最近的市场虽然很低迷,但是猫腻也很大,比如说中山市区某个楼盘,又停工了,但是还有很多中介拉人去买,各种套路。因为这个楼盘给中介佣金很高,有多高呢?
中介带客成交就给2万成交奖励金,每一平方可以给1000块钱的佣金,比如你买100平方的房子,佣金就是10万,加上奖励金12万。
所以现在很多中介承诺返佣是不是就不奇怪了?所以我一直也建议,如果你比较懂行情,买新房就不用带中介,只要注意技巧,自己去看房,一样可以砍价,可以省不少钱的。
也不要在乎中介发的朋友圈,什么售楼部很火爆,人很多。一个售楼部6桌看房的,5桌都是托的我都见过。
买房这种事情还是要理智,多学习,不要给人制造焦虑,套路还是很多的。
关注我的公众号:hardy聊一聊,有最新的时事、房产资讯和犀利点评。
(公众号有很多单独写的文章,对房地产的一些销售套路和看法,有兴趣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