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特斯拉入华 10 年,为何频频引发争议?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大熊猫
16个点赞 👍

马斯克强烈的个人风格+强制单踏板的风险+近年的特殊时期,应该构成了特斯拉争议的核心点。

虽然其产品迭代导致的产品力问题也在近几个月开始突出起来,但是分量应该还是不如以上三条。下面一点一点来说一下。

马斯克的个人风格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大嘴巴属性,各种虚虚实实的言论基本隔三差五就要来一个,像“火星人”梗就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变成了一个标签。

而且他讲故事和愿景的能力确实强,再加上特斯拉+SpaceX今年表现也够给力,这就把马斯克的号召力也推到了顶峰。

放下特斯拉不谈,就从狗狗币的事来说吧。

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狗狗币,在马斯克的推特营销下,就能屡创新高,一度成为币圈顶流,从这足以见得马斯克超强的营销能力。

但凡事有正反面,大嘴巴能吸引多少粉,就能招多少黑,这一点几乎在每个大嘴巴身上都能应验。

而这种对马斯克个人的对立情绪,很自然的就能延伸到特斯拉品牌的争议上,这是其一。

强制单踏板的风险

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这个问题绝对是特斯拉最近几次陷入舆论漩涡的核心要素。

因为结果没出,手里的信息也不够多,就先不谈是误操作还是失灵了。

单就这个单踏板,你说好不好?习惯了确实很好。能量回收程度高,整车能耗低,而且只用单脚踩下和松开油门就可以操控车辆,轻松省电。

但问题其实也很大,抛开单踏板这种急走急停的顿挫不适感不谈,关键是会让人完全养成单脚操控车辆的习惯。

就算你想踩刹车,因为动能回收的降速效果已经足够强,再来一脚刹车会让人非常不适,最终就是几乎不怎么踩刹车。

其实特斯拉也是有刹车踏板的,但是你经年累月都不用的话,真的出现紧急情况,踩不到刹车踏板的概率肯定大幅高于普通模式。

这一点,还是建议特斯拉给一个关闭强制动能回收选项,可以自由调整动能回收强度,也可以学习其他车企,最后的低余速必须刹车踏板刹停,保留用户的刹车习惯。

这应该是特斯拉争议之二了。

近年的特殊时期-中美

其实类似苹果-华为,特斯拉和比亚迪现在也成为了这种标签。这种争议其实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基本上只能被大环境推着走,自己没什么决定权。

当然,这也是构成特斯拉争议的第三点。

其他--产品迭代&营销

产品迭代慢,产品力逐渐不足

诚然,特斯拉的车身一体化,八通阀热管理以及优秀的操控性,都是其一直以来市场表现优秀的核心支撑。

但是再好的产品也架不住好几年不推大的改款,其产品力逐渐被友商追上,再叠加价格层面的因素,现在确实吃力了。同类型的深蓝SL03甚至都到十几万了,虽然操控差一些但舒适性比你好,价格还低好多。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了,还有海豹、ET5这些其实都算是竞品。

所以才有特斯拉最近一段时间连续下调价格的情况,为的也是增加在手订单。

而这个阶段里出现的产品力不足的问题,也很容易被挂上高价低配的帽子,形成一个新的争议点。

营销

这块只是想说,别再打着“0公关费用”的口号唬人了好吗?

特斯拉潮州事件发酵后的第二天,在刷某APP的时候,就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

我连续下拉刷新了N多次,每次都有同一张图片出现---海豹自燃那张。一开始还以为是卡了,后来连续截图,发现每个号都不一样,

而且海豹的问题后来在热榜也讨论过了,根本不是自燃。这么大的通稿量。。。这个时间节点,肯定不是那家投放的(狗头)。

别的不说,新的modelX/S,都还没上市,那么多实车拍摄的稿件都出来了,怎么可能没有公关行为。

0公关费用这东西,做企业的都知道,哪怕你是toB搞上游的只面对企业,你还得花点呢,何况特斯拉这种toC面向消费者的。

总结

以上基本就是我观察下来,特斯拉几个核心争议点。

但其实作为消费者,也不用在乎这些东西。只要产品的产品力足够好、安全性有保证,那都是可以买的。

想法和嘴上的架其实是最不值钱的。


如果对经济、汽车、行业分析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法考的备考过程,可以看看我整理的法考备考攻略,方方面面全都有,我的法考通过经验都凝炼在这里了。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CPA的备考过程,可以看看我整理的CPA备考攻略,方方面面全都有,我的CPA通过经验都凝炼在这里了。

编辑于 2022-11-22 11:51・IP 属地上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Jarvis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