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回答

2022年11月16日最近银行理财产品怎么全线暴跌啊,有点慌?

PVP太难了
5个点赞 👍

11月以来,银行理财和纯债基金,出现了一波惊悚的下跌。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

截至11月16日,25627只处于存续状态的固收理财产品中,1118只产品净值低于1。

这个数字从中国现代金融市场出生以来都很罕见:浓眉大眼的银行理财也开始堕落了。

实际上,大部分银行理财底层资产多为债券打底,一般来讲占比超过80%。纯债基金更不用说。很多投资者明明买的是R2中低风险的理财,却承受了持有R5高风险产品的血压。

简单解读一下这一波理财暴跌的原因。

债券收益来自两个方面:债券的票面利息,债券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差。风险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债券违约风险,另一个是市场利率波动风险。

这次的下跌原因其实很简单:债券市场的各类利空集中在这个11月出现了:利率上行,叠加流动性不足,叠加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出现了踩踏效应

1. 利率层面:利率走高,债券价格下跌。

可以简单理解为:市场利率上升,债券利率上升,所以债债券价格下跌。

从需求端也很容易解释:市场利率上升,新发行债券的利息就高,投资者倾向于买新债券,原来已发行债券利率不变,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

2. 流动性层面:货币未流向债市。

2022年,货币政策处和财政政策都趋于宽松,双重因素导致市场资金异常宽松。但货币市场的低利率和海量资金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货币基金成为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流向,债市受到冷落。

3. 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

11月以来投资者情绪对股市开始乐观,部分债市资金被赎回,流入股市,偏股型产品受到追捧,偏债理财预冷。

4. 踩踏效应

众所周知,投资者情绪的羊群效应和信心崩塌的踩踏效应一直存在。债券下跌,导致债权基金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导致投资者恐慌赎回,减持债权类产品,债券继续下跌。

这波下跌会持续多久?不好说。目前还没有看到止跌的迹象。不过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流动性依然会宽松,债券回调风险释放后,价格会企稳并继续提供稳健回报。只是周期可能不会太短。

编辑于 2022-11-18 13:03・IP 属地上海
马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