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楼市金融十六条出台,涉保交楼、贷款展期等多方面融资,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经济观察报
753个点赞 👍

这道题好多人邀请我回答,搞得我都不知道该谢谁的邀,大家估计是想问我:

1)这次的救市政策,力度如何?

2)能否逆转楼市走衰的趋势?

3)是否依然坚持看空楼市的判断?

先说结论——口头狠活力度很大;不能逆转;依然看空。

16条的内容很多,从金融松绑到金融宽松,再到金融救助,话术也是层层升级,

但归根结底,都是金融给钱。

金融给的钱,不白给,都是债。

就算他可以无限展期,但在合规上,也必须是债。

众所周知,楼市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因为整个利益链条上,从前端的dfzf、城投、开发商到终端的居民户,都欠债太多。

所以这个金融救助,本质上,依然是用更多的债——去救暴雷的债!

那么就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明白:

1)这个债,能不能无限累积

2)这个债,最终是由谁偿还?

房地产的债当然不能无限累积。

首先,这里有个常识性的问题,如果它可以无限累积,无限救助,就一定会发生“道德危机”。

所以这就是个悖论——我知道你一定会救助我,那我就使劲往死里作,然后就作死了。

其次,不论哪国的宏观债务,有一个极限状态,就是“债务*利率<GDP增量”。

因为一旦利息超过了GDP增量,就必须动用存量来偿还,那么大家的实际收入就会减少,失业会上升。

那问题就严重了,因为宏观债务不管是用什么渠道加上去的,是居民的贷,还是zf的债,抑或银行的金融救助……

最终的最终,都必须转移到打工人头上。

如果打工人的收入停止增长,那这个债就不能继续了,如果打工人的收入减少,那债务危机就要爆发。

这个逻辑一点都不复杂,

zf的债(城投、财政)通过一级市场,即拍地,向开发商转移。

开发商的债,通过二级市场,即卖房,向居民转移。

居民不接招,那开发商的债和zf债,就都药丸。

所以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开发商,图的是什么?

行话叫盘活市场,但实质就是要社会资本接盘,银行才能上岸,

否则的话,*京银行、地方城商行、河南村镇行……就是前车之鉴。

什么叫社会资本?

青年李雷的6个钱包,加上他未来30年的贷款,是一个。

投资客老王的闲置资金,也是一个,因为当前预期非常衰,所以这些钱都没有投资出口,只能堆积在银行。

还有吗?

还有,

就是那些手上有个三五万、十来万,不够买房,但可以买买房地产相关的理财,房企的股票和房企的债券。

问题是——除了李雷是刚需,要住,要谈恋爱,要结婚,到了年龄就得考虑买房这件事,其他的人凭什么要把安全存在银行的资金,拿出来买房,以及和房子相关的理财、债券、股票呢?

一定是有利可图,对吧?消化风险后,买房收益必须大于银行存单才行。

怎么才能让投资客们相信买房有利可图呢?

他们个个都鬼精鬼精的,你光给他看个“金融十六条”,“第二支箭”这种口头狠活儿,肯定哄不到他。

房地产经济的特点,我们盘过很多:

1)刚需+垄断,决定了它的财政功能;

2)债务创造,决定了它的金融功能——既是印钞机,也使货币流向了资产端,使债务流向劳动端;

3)还有“旁氏”的分配功能,换成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即传销——前人的高收益,须以后来者源源不断地进入为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青年李雷越来越多,或者李雷的钱包越来越鼓,老王等投资人才会相信买房有利可图。

旁氏的尽头,都是资金池不会再扩大的时候,实控人就卷钱跑了。

这并不是说能被忽悠进来的,全进来了,

而是池子里人数最多的那一刻,就是他必须要跑路的时刻。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进入的人越来越少,而前面获利的人则在出逃,

当进入资金和流出资金形成动态平衡,资金池就不能再扩大了,庄家就会锁仓结束游戏。

当年的很多p2p,就是这么被玩坏的。

和一般的传销不同的是,在房地产领域,普通投资者也有机会看到整体资金池是个什么状况,因为青年的数量是可以预计的,他们买房的能力、买房的意愿,也是可以评估的。

所以,房地产相关的全部负债,能堆到多高,最终都要看青年人的数量及其收入水平。

青年人的债务创造能力,也是由其收入水平、收入成长性决定的,一个人只有越赚越多,预期越来越好,他才愿意借更多债,银行才敢放更多债,不是吗?

也就是说,整个房地产利益链条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打工人的收入。

然而前面我们说了,一旦利息超过GDP增量,打工人的收入就会下降,失业上升,于是李雷不想负债了,因为他看不到增长,对未来预期很差。

老王看到李雷不想负债,也不想消费,还不想生娃,越是也变得越来越保守了,甚至动了转移资产的心思……


金融问题看似很复杂,其实玩的就是信用、信心和预期。

烂尾楼、房企债务暴雷等,破坏了信用。

收入下降,失业上升,则破坏了信心和预期。

发债保交付,给与房企融资便利,续上它的现金流,都只是修复信用,那怎么修复信心和预期呢?特别是在债务越涨,居民收入越低,金融风险还越大的情况下。

所以我老早就说了——我根本不关心政策怎么变,只需要看青年人购房的能力和意愿恢复没有,否则你说什么都是白搭。

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花了无数钱,支持了好几家投行、保险公司已经房地产企业的并购和国有化,然而只要居民收入不断下降,次级贷断供率越来越高,MBS(房贷债券)等资产就不可避免会走向崩溃。

因为真正的资产,是居民还贷的现金流,这玩意儿是核心,居民的现金流不改善,其他的你搞再多花活,都没卵用。

房地产经济的债务创造特性,决定着它必须跌下去,出清债务危机的风险,才能重启周期,才能重新恢复财政功能和货币创造功能,否则的话,逃的都比进的多,它就玩不转。

编辑于 2022-11-19 13:06・IP 属地上海
叶泊枫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