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个英国天然气公司,右一个英国天然气公司。
人家是没有名字?还是就叫「英国天然气公司」?
新闻引述,请写正确好吗?
究竟是哪个「英国天然气公司」?
真正的英国天然气公司,British Gas,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之后,名称没了,拆分成了几个公司,其中之一就是Centrica,中文名叫森特里克,主要负责英国境内的天然气供应,是英国境内近百家天然气市政公司中最大的一家。其二,就是可能名称上比较混的是BG,这个BG可不是缩写,就叫BG,主要做的是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业务主要在海外,进过世界500强,不少不专业的翻译,仍然翻译成英国天然气公司。
注意,Centrica和BG,是独立的公司。
这里的英国天然气储备设施,是Centrica的,不是BG的。你这个新闻引述,还是不断的说英国天然气公司。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区,它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英国天然气公司」,Centrica仅仅是其中一家英国的天然气市政公司。它有名字。否则,极其容易让不了解的人,先入为主的认为:
英国天然气公司,是英国最大的、国有的、天然气公司,具有垄断地位,例如我们国家的两桶油、国家电网这些。
那么,你仅仅是一家天然气市政公司,怎么可以去警告英国天然气储备呢?
我两天前就看了相关的原文,没看到这个警告的情节。关于重开某一储备设施的新闻,3天前就挂在了官网上:

是实在不明白,为何这两天国内的转述,全都是「英国天然气公司」,而不说森特里克,哪怕加一句英国最大天然气市政公司也行啊。?
但是,说到人家CEO时,是加名字的,而且中文翻译准确,上面的报道:
英国天然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克里斯·奥谢
是这位老兄:

明明伦家是Centrica的CEO!
这事,就好比外媒报道华为,却从头到尾一直说「中国手机公司」,这太容易让别人一头雾水了!雾里看花,越看越朦(hu)胧(tu)啊!
储备只能用9天?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天然气储备
确实,现在英国的天然气储备,只够用9天。但是,这个少吗?这个多吗?
其实天然气储备,更大的作用,并不都是「当切断一切供给后,我还能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很多国家,根本不是这种思路。
他们储备天然气,主要是平抑价格的,当天然气价格低迷的时候,就增加储备;当天然气价格高企,就拿出储备,来降低市场价格。当然了,赚取了差价。
这个好比我国的猪肉储备,也是这个思路。我国猪肉储备大概20万吨,但我国平均每天消耗的猪肉是15万吨,全部储备不够吃两天,就能说明我国的储备猪肉太少了吗?就要没猪肉吃了吗?
猪肉的供给,主要是市场。
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天然气的供给,也是靠市场。只是当今俄乌冲突之后,天然气成了地缘政治的砝码,天然气储备才被如此关注。
我们来看欧洲的数据:

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国家,根本就没有天然气储备设施!
比如英国领国爱尔兰就是。很多人要说,这些都是小国,也确实是。关于储备这件事,现在说的最多的是德国,看看德国是什么情况?
90%以上的天然气依赖进口,并且出海口只有大西洋,没有地中海(北非、西亚都是产油气国),且是经过了两道海峡之后的大西洋。这个沿海的地理位置,远远不如英国,英国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的大西洋啊,特殊情况,极难对英国实行封锁。
英国有6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自己也是产气国,北海油气田能够自己产一些。
对俄依赖方面,2021年,德国大概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此前还超过50%呢,丑国懂王在位的时候,不断的提你德国的能源不能过分依赖俄罗斯,要分散,默大妈撇嘴,根本不听。
英国天然气来源,第一是自产,第二是挪威管道,第三是包括美国、北非、中东的其他国家,第四才是俄罗斯,俄罗斯的份额只有4%。

我们来看看这个「英国天然气公司」的Rough储备池!
英国没有国家的天然气储备公司,储备工作,主要就是一些私有公司在做。
这篇报道中,说到的储备池,是Centrica公司的Rough储备设备。有趣的是,这个Rough早在2017年彻底关闭了。今年重新,按照题主的报道来看,一下英国的天气储备就增加了50%!
然而,国内的报道没有说,这个Rough仅仅重开了20%的「储能」!因为整个Rough的储备能力,占到了全英国的70%,其他储备池加起来也只有30%。70%的20%,就是14%,确实相当于30%的一半!
私有公司嘛,毕竟都是为了盈利,天然气价格低的时候,吸收进来,高位抛出。现在欧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大降,LNG船在港口排队卸货,Centrica可能认为,是时候干一票了!
至于这个Rough为什么要关闭,实际上这个要和整个欧洲的能源转型说起,它是想存氢气的。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在极快的「可再生能源化」,并且大部分国家在不远的将来基本达到碳中和。哪怕比较注重煤电的德国,也达到了一半以上的电来自可再生能源,瑞士、奥地利等国更是70%左右的电来自水电(石化能源发电量几乎忽略不计了)。
可再生能源电最大的问题,就是储能。发电是有峰谷的,比如晚上没法太阳能发电、干旱没法水力发电,白天和雨季发的电,需要储能,否则就是直接都浪费了。电池储能,实在太贵,且根本不够。
现在欧洲的做法是,普遍的规划「氢储能」,把发电高峰期的电,用来电解水,储备好氢气。
Centrica公司,过去的说法是Rough是用作储备氢气的,现在的说法是储备氢气和天然气两种能源。但目前也仅仅开了Rough的20%。
英国人,过得了这个冬吗?
这个势必有点杞人忧天了啊!
事实上,相比德国、意大利等国,今年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大涨,英国相关大涨的新闻不是很多。
因为英国限制了电和气的最高价,每度电不能超过34便士,相当于RMB两元多吧,天然气每度不能超过10便士。
此外,虽然特拉斯因为各种收缩的计划遭到反对,导致辞职,但英国对老百姓的补贴,一点都不收缩,甚至比德国还多。
1,从10月到明年3月,总共6个月,英国zf给老百姓部分减免电费和天然气费,每个月66英镑,总计400英镑。按照最高电价的现价来算,那么至少每个月给老百姓家减免200度电。
2,使用燃料油的家庭还可以获得100英镑。
3,800万低收入家庭,额外可以获得650英镑。
4,残疾人还可以额外150英镑。
5,领取养老金的,还还还可以领取300英镑。
以上这些,是可以叠加的。如果双11可以这样叠加用券,请问最终入手几折?
这些补贴,我看了下,和德国相当,远超法国和意大利。
当然了,那些平时每年用电、用气,达到5000欧元/英镑的家庭,你就别担心人家会没钱过冬了。
拿了这么多补贴,平时省吃俭用的,补贴之后还能攒钱呢。大部分人家,能源支出是不会有多少差别的,土豪家庭那么肯定会增加支出的,但时候看好了,各大社交平台上晒,哎呀我家一个季度电费、天然气费2000欧元/英镑,看他们的炫富表演就是!
另外,电和燃气,会缺吗?
其实不管是英国,还是其他欧洲国家,整个能源供给的冗余,还是比较充分的。看看今年8月份,欧洲的高温和干旱,都超过历史最高值,用电量急剧攀升。法国又遭遇了核电黑天鹅,8月份核电发电同比少了30%(法国70%的电来自核电)。罕见干旱导致水电枯竭,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国,高依赖水电。
即便如此,整个欧洲也没发生居民限电,企业做三休四。
说明欧洲的能源供给,冗余量是非常大的。
英国本来进口自俄罗斯天然气比较少,只有4%,其实牙缝里省都可以省出来这些,更不用说本国可以增产,挪威可以多进口,土豪们省一下就都出来了。
杞人忧天,没有必要。
很多网友说:居民生活没问题,但工业不行了呀!去工业化了呀!
那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是不是真的如此?
其实和能源、化工、高耗能,直接相关的英国企业,第一个我想到的是BP,也就是嘉实多机油的母公司。
都是直接看最新的财报:

一个季度,利润进百亿美元,接近增长了200%,还要继续说吗?
其实化工企业,英国也是有超级巨头的,英力士,了解的网友应该比较少,是全球前十大化工企业之一,我们看英力士的最新财报。
2022上半年营收117.15亿欧元,上年同期为85.63亿欧元,同比增长29.2%。当期净利润12.99亿欧元,上年同期为10.44亿欧元。
好像也不差,还有正增长。
第三家,是全球前20,英国排名第二的化工企业,林德,这家刚刚发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
10月27日Linde(股票代码:LIN)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2财年第三财季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2.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03%;营业收入为87.97亿美元,同比上涨14.72%。
三季度,是完全涵盖了8月份的能源价格暴涨,之前是长期连续温和上涨。即便如此,三季度的净利润还有30%的增长,而营收也增加了14%,说明今年三季度的利润率也比去年翻倍了!
所以,有没有发现?这些和能源、能耗、化工原材料,最直接相关的英国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相反很多增幅都非常大,尤其是利润增幅更大,比以前更好赚钱了!
所以,真的是欧洲化工企业去工业化吗?事实上,现在欧元区的失业率,是有记录以来最低;英国的失业率,也是五十年来新低。
工厂倒闭的,或者产线关闭的,这个当然有,但更要看整体。我们市,最近十年的纺织产业产值连年下跌,相关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但这十年来,我们市的人口大大增长了300万,并且人均GDP翻倍。如果仅仅关注那些连续倒闭的纺织企业,的确是可以得出我们市越来越不行的结论。
但事实呢?
这些企业,确实面对了上游更贵的原材料,但下游市场的涨价幅度,更大,所以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其实国内也一样,能源价格上涨,我们看两桶油,今年的原油价格涨太多了,但两桶油的利润更多了。这是一毛一样的。当然,由于两桶油旗下的部门超级多,分公司超级多,也肯定会有一两个小部门,或者分公司不行的。但能说明是整体吗?一直聚焦这几个小部门、销分公司倒闭,有意义吗?能得出想要得出的结论吗?
生活不易,朋友们,多关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