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欧洲的日子好过吗?
- 13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Salieri - 6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欧洲日子好过我不知道,反正海湾GCC国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的本国人日子是极其爽的,这里就以卡塔尔为例。
全世界的底层牛马兄弟们,听我的,都去润卡塔尔吧。
可以通过娶一位卡塔尔女性,通过婚姻移民入籍卡塔尔,成为卡塔尔公民,进而享受高工资和高待遇。
只要你能加入卡塔尔国籍,成为卡塔尔本国公民,这辈子就与贫困和内卷永远无缘了。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是这种场景:
14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穷人,人人都是旗人和奴隶主。平时吃喝玩乐啥也不干,反正国家天天给你发钱,钱永远不愁花。你结婚的话,国家免费送你一套2000平米三层的大别墅。你出国留学或者就医,费用国家全部给你报销。
200亿外国人给14亿中国人当奴隶,承担中国的日常一切生产建设。中国人掌握他们的一切生命健康和人身自由,只要要一个外国奴隶去死,它就绝对活不到第二天天明。
你会不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很遗憾,这就是目前的卡塔尔。
最近有一位网红UP主,叫沙漠玫瑰,她的视频在B站、抖音、西瓜、好看都有播放。此人常年定居卡塔尔做生意,因此与该国公民生活情况有深刻地了解:
【阿拉伯人需要工作吗?他们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哔哩哔哩】
根据她本人的讲述,以及题主本人根据其他UP提供的信息,总结如下:
1.卡塔尔常驻人口300万,其中本国人30万,外国人270万。本国公民30万,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穷人,人人都是尊贵的奴隶主,270万外国劳工给30万卡塔尔本国人当奴隶,相当于9个外国奴隶伺候一个卡塔尔本国公民。
2.卡塔尔本国人结婚五年之内,国家会分配给你1200平米的土地,这个土地是写在你的名下的,永久使用这个土地的权力,而且还给你124万卡塔尔里亚尔(240万人民币)的建房补贴。
3.卡塔尔本国人住房、水电、医疗、教育全部免费,你出国读书或者就医,国家会承担全部费用。你想读世界名校?没问题,本科、研究生、博士,只要想读就有学校读。
4.卡塔尔本国人享受高薪轻松的工作还不内卷,他们不知道卷是什么概念。想要一份高薪且轻松的工作?不用找没有任何压力,更不用应聘。只要你肯工作,国家就非常开心,然后给你安排政府部门当官的工作。当地人从国外留学回来之后,都会分配到石油公司、劳动部、警察局,做比较上层的领导工作。工作时间嘛,一年休假至少一半以上,一般从8点多开始,到11点钟就结束了,三小时就下班。至于工资吗,卡塔尔本国人最低月薪是5万卡塔尔里亚尔(10万人民币)。你如果不想工作也没关系,国家每月给你3万卡塔尔里亚尔(6万人民币)的基础补助,国家养你。
5.卡塔尔本国人可以当担保人挣外快,外国公司/人要来卡塔尔做生意,必须请一名卡塔尔公民合伙,而且,在合资公司中,本地人至少占股51%。换句话说,赚到的钱必须分给卡塔尔公民51%。一个卡塔尔本国人最多可以担保六个人。这样每个月每家担保就约有5000-6000卡塔尔里亚尔(1-2万人民币)的收入,一年就有5-10万卡塔尔里亚尔(10-20万人民币)的收入,如果你能担保更多,那收入会更高。他们可以在不经营任何事业的情况下,收到这个担保费。
6.对于卡塔尔本国人而言,卡塔尔是名副其实的地上天国;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卡塔尔就是臭名昭著的人间炼狱。因为这就是个凭借虐待、奴役外国人,保证本国人高福利高待遇的国家。一个外国人来到卡塔尔务工,他的护照大概率在第一时间被卡塔尔本国雇主扣掉,没有雇主允许,不允许更换工作,更不可以回国。想活着离开卡塔尔,可以,但要缴纳高薪的赔付,就像缅北一样。同时根据条款,外国劳工的生命健康和人身自由将完全依附于卡塔尔本国雇主,而人身依附,正是奴隶制的典型特征。
相信有的人就会说了,哎不对呀,你说的卡塔尔这么牛,为什么人均GDP才9万美元?远不是世界第一啊?这是典型对卡塔尔社会的误解。
常有文章指出,卡塔尔之所以人均GDP如此之高,是因为在计算时仅考虑了本国人,排除了外国打工仔。这一论断未加甄别便信以为真,若按人均9万美元计,仅30万本国人,卡塔尔的总GDP仅约270亿美元。但只需稍作查询,就会发现2023年卡塔尔的GDP为2400亿美元。显然,卡塔尔在计算人均GDP时包含了所有人口。
这么做一方面可能是遵循“国际通例”,另一方面,如果仅计算本国人,那人均GDP将达到惊人的80万美元,几乎是瑞士的8倍,是中国的80倍。过于显眼的富有可能让人感到不安。
看到这里有人就又会说了,谁说卡塔尔没有穷人了?这不跟国内和印度一样,有大批底层牛马吗?
如果你仔细去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是截然不同的。国内和印度都是本国高层压榨底层,换句话说是本国人压榨本国人;卡塔尔是本国国民压榨外国奴隶,是本国人压榨外国人。
你可能又会问,那这样这些国家不还是有穷人吗?只不过不是本国人,而是在这些国家打工的外国人。
我想说,评判任何一个国家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国家是否对自己本国的国民好。至于外国人,它们的死活与本国有什么关系?如果能通过虐待、奴役外国人的方式,让本国人过上好日子,那么,该国政府就是一个高度负责的政府。
虽然你作为一个外国人,到了卡塔尔就会沦为卡塔尔本国人的奴隶,但是啊但是,只要你能取得卡塔尔国籍,获得卡塔尔公民身份,这辈子就永远与贫困和内卷无缘了。
那么如何获得卡塔尔国籍?成为卡塔尔公民呢?简单,娶一名卡塔尔本国女性,婚姻移民/入籍不就行了?而且这样做,还有一大很明显的好处,赚流量。
大家想一想,讲师这哥们儿为什么能火起来?因为他发现了一条新赛道,在国外乞讨领救济,这个之前是没有任何人做到的。同样,娶卡塔尔女人,或者说海湾GCC国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女人的,同样是一新新赛道,为什么呢?
不久前,有一个名为“睁眼看世界”的主题,在各大视频平台都火了起来,大意就是国男娶外女,我看了一下,各个国家的都有,而且很多,这其中就有绝大部分西方国家。但海湾GCC国家的,屈指可数,沙特可能有个例,其他国家,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一个都没有。
其实这些国家的知名度一点也不低,比如说卡塔尔,因为多哈本身就是一座网红城市。只要半岛电视台还和BBC、CNN并称为世界三大电视新闻频道,这个国家的热度就绝对低不了。
所以如果你能娶一位卡塔尔的女性,并拍成连续剧,再配合一下标题,比如:
“卡塔尔女友的别墅真是金碧辉煌,整套房子都是黄金打造的。她家拥有半岛电视台100%的股权,后者可是与BBC、CNN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电视新闻频道”。
这流量绝对爆炸。
编辑于 2024-12-07 14:49・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72896534 - 4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出差狗,公司的文化就是会多,疫情前经常去欧洲出差,最近刚在那边呆了大半个月。
到处是肉眼可见的涨价,没仔细算,但是每次吃饭都有一种被打劫的感觉,特别是中餐,难吃加品质差到令人发指,真的,如果不是中国胃十级,就吃西餐吧,至少品质还行。
不过牛排的尺寸也变小了。而且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小费要求也悄然开始出现在很多刷卡机上,无语。
加油每次都要快100欧,不是什么大型肌肉车,就是普通的轿车,那是涨的不少了。
房屋贷款没问到同事,这个应该还好。听说他们的旅行都减配了,本来每年的暑假都去美国,英国什么的,现在就自驾去希腊,意大利,主打便宜。
不过温水煮青蛙,本来大多数人都是月光族,现在只是把以前乱买的习惯改了,减少开支,收入没有大跌,还能享受很高的生活质量,还是很多穷苦国家人民心中的白月光,无数难民蜂拥而至。
从这点上来说,我们还真没资格带着嘲讽的眼光看待欧洲人民,他们的整体生活水平还是挺肥硕的骆驼,虽然比起以前瘦了,看起来会继续苗条,离瘦死还挺远。
不知道为啥,重新打开国门,本来没觉得我们有啥进步,可是对比之下,怎么号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着这么普通,但他们拽拽的表情还是那么自信。
旅行途中遭遇了很多不方便,我们还基本省略了购物环节,实在不能给人很愉悦的体验,有钱回来花什么都买得到。
这次在德国待的时间比较多,几个大城市的衰败在加快,很多店铺关门,一不小心就开车经过处处涂鸦的街区,路边无所事事的大哥们阴沉的盯着,空气中弥漫着的奇怪味道,还有公然在火车站附近偷盗抢劫的黑衣人,让人怀念起就在三年前,还能在林荫道上的咖啡店喝个下午茶的悠闲时光,现在么,还是赶紧回到酒店比较安全。
路上行走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神情冷漠,没怎么感受到别人的微笑。
推荐去那些小镇型的城市,规模不大,有些景点,多半是很大的城堡,还保留着欧洲的韵味,很值得一个个去游玩,价格也比大城市里便宜,相对来说,看到街上走路的人也会时不时的打招呼,他们的日子应该过的不错。
发布于 2023-11-02 23:2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唐桥南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在日内瓦住了快三年了,从最开始觉得什么都贵,到现在觉得也就那样吧。
因为工作原因,主要跟UN职员和各国常驻外交官打交道。
收入方面,基本上UN职员里边P3以下过得都比较苦逼,例如JPO一个月可能3500刀左右。西方国家外交官薪水都还可以,一秘(如果能对应国内的话,可能算所谓正处级吧)大概能到1万刀/月,再往下减少应该不算特别多。瑞士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大概平均五六千瑞郎/月。
消费方面,房租,如果是一居的话,位置不太差(没有偏到法国),基本在2500瑞郎/月;保险,医疗保险每年1000-2000(商业险愿意买啥就买啥,也可以一毛不买),车险1500瑞郎/年;吃饭,自己做的话,一个月至少500-800瑞郎吧,外边比较便宜的餐馆人均在50瑞郎左右,KFC一个鸡腿堡15瑞郎;汽油,2022年95号最高到过2.8瑞郎+/升,现在也得2+;杂货,自行车(电动)2000+瑞郎,衣服啊之类的,基本就是国内RMB标多少,这边就用瑞郎标多少。电器什么的还可以,换算之后跟国内差不多。奢侈品,在日内瓦买奢侈品怕不是脑子有问题。
个人认为,如果在瑞士只能拿到平均工资,且没有房子,基本就是月光且毫无生活品质。如果能有1W左右/月,可以稍微享受一下生活,周末camping,hiking啊,假期去周边南法,意大利,希腊,东欧这些穷地方旅旅游。
可能是因为不会法语,没法完全融入当地人生活。呆久了,真的挺无聊。
发布于 2023-11-16 23:14・IP 属地瑞士查看全文>>
善鳄到头终有抱 - 1259 个点赞 👍
我们在法国定居。
我父母退休后每年都会来我们家度假3个月。家在浙江宁波。
他们的视角 :
优点:
- 吃的除了蔬菜和水产,其他都和宁波的价格差不多。(他们喜欢吃这里的面包蟹,2,3斤一只,只要20欧不到)
- 衣服的话,这边大商场里的衣物性价比比宁波大商场的要高。特别是名牌,居然大部分还是这里的便宜。我妈还能容易买到大码女装,因为法国胖姑娘比较多。不过他们也说了,中国如果买TB或者PDD的话,那价格就无敌了。
- 住的话,他们不止一次感慨这里的房子真心便宜,我们不在巴黎里昂这样的大都市,我们这边最低工资一个月差不多可以买1平米的房子。还和我说,宁波疫情以后,房价还跌了一点,但就是这样,老三区的房子也得要2,3万一平米,差不多是我们这边的2倍。
- 这里的医生异常耐心,每次给我爸妈检查都很详细。还教他们很多老年人哪些疾病可以自查的方法。牙医也很好,洗牙很干净轻柔,修补蛀牙还会打麻醉剂,一点也不痛。
- 这里的药也比中国的同类药药效明显。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事实,还是只是他们的个人感受。
- 这里的医保居然差不多什么都可以报销
查看全文>>
5i5hyuk - 44 个点赞 👍
这几周在德国汉堡公司总部。走马观花看一看还是挺好的,漂亮的欧洲城市,熙熙攘攘的圣诞集市,热情友善的球迷大爷(看到China拿着汉堡的球迷围巾能不热情么?),人声鼎沸的游乐场,路人伴随音乐家的萨克斯起舞并丢下硬币,不检票的公交地铁……按读者知音小红书的模板随意批发吹捧小作文。
但很明显的一点,流浪汉是真多,周末两天走了四万多步大概看到30名流浪汉。在汉堡的冬天当流浪汉绝对不好受,十二月上旬气温五度,天天阴有雨,地面都不带干的。看球坐下来十分钟都冷的不行,何况在这种鬼天气风餐露宿?
至于物价,大概如下:
1.水,公司附近的社区商业中心,500ml大概0.65欧,市中心要1欧以上。可乐这边1.5欧,市中心2.4欧。
2.厕所市区大多数0.5欧一次,周六跟着人群晃悠,类似第一百货的商场里需要排队约10分钟。
3.汉堡公交日票6.98欧,周票大概是19,月票69。PS 这边地铁好像不查票,听说会有抽查,被查出来重罚。
4.吃饭的确10欧起…而且白人饭真不好吃,比较多的是越南粉,10欧。中餐吃过两次,
查看全文>>
黄诚赟 - 29 个点赞 👍
昨天在超市看到有煎饺卖(半成品), 3.2欧一袋, 400g. 顺手在PDD上搜了一下, 1800g 不到30人民币。
可能有人说煎饺不是欧洲人爱吃的。那就看看披萨吧。 超市里的冷冻披萨大概1.2欧一个。 顺手在PDD上搜了一下,10个披萨各种口味,80块钱。价格基本一样,样子好看很多。而且披萨也不是中国人日常爱吃的东西,中国居然把价格打成和欧洲一样的了。
1800g的披萨在欧洲(冷冻的,10欧的样子)绝对比1800g的水饺(冷冻的,大概30块)在中国要贵。这样来看, 如果等价计算,10欧元大概等于30块人民币。
如果按某些欧洲国家月入2000欧来算,大概相当于中国6000块。(只是算食品)
ps: PDD真的是神器,上面什么都有,而且十分便宜。
查看全文>>
冬瓜 - 27 个点赞 👍
不要对任何国家的普通人抱有幻想。
任何国家普通打工人压力都大,或者说无产阶级压力都大。
查看全文>>
圣神岚 - 19 个点赞 👍
3000块钱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不可能招到服务员
中建工地上的钢筋工一天都有300
天天刷国内疯狂内卷月入3k的,脑子多少沾点
就说996文化最盛行的大厂,华米ov美团这些大厂,一线员工一个月没有少于1w的,即使是我们中建中铁这样的在2025唱衰的最惨的施工单位
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一个月到手1w+也是挺多的(没提桶的兄弟基本都是w起,毕业两到三年)
还不谈国内大量的个体小商户,一个月纯收入不说多,远超3k的,不然怎么可能都去摆摊,这些人的收入是没有纳入统计范畴的,也几乎很少交税。
查看全文>>
拾三学长 - 16 个点赞 👍
刚刚放弃国内酒吧舞保研准备去欧洲留学的我看到知乎感觉天都塌了,,
查看全文>>
南风 - 15 个点赞 👍
好过,因为牧田是默认欧洲所有国家所有行业所有就业人员是这种情况。
1.没有教育医疗住房压力,所谓三座大山。
2.没有996都是八小时工作制+双休。
3.喝奶就能过日子,因为奶最便宜。
4.福利超好,不工作也有地方住也能吃饱喝足还有零花钱。
5.汇率等于购买力。
什么,欧洲不是个国家?居然有很多国家?税超重?大量东欧和外来移民打黑工根本不受劳动法保护?欧洲也有制造业也得倒班?很多欧洲人打两份工?住房支出占了收入的三分之一?50%的没有自有住房?看病得等一礼拜?绝大部分法定假期外休假没有薪资……超出了牧田认知范畴。
查看全文>>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 7 个点赞 👍
特朗普上台以后,
欧洲想联华制美,
俄罗斯想联华打乌,
只有美帝想同时联欧制俄,联俄制华,并且联华制欧,联华制俄。
查看全文>>
伊谢尔伦的长椅 - 6 个点赞 👍
据说德国的网约车一公里价格40元rmb=4欧元。不知道真假。假设这个价格是真的,那么反推司机收入。欧洲的油价是2欧元每升。对于一个新手司机来说,一公里消耗汽车0.1升汽油,那么就是每公里油成本0.2欧元。网约车分成前收入约为3.8欧元每公里。一般而言,考虑到复杂路况,网约车每小时可以跑30公里。也就是说网约车分成前收入约114欧元/小时。考虑到欧洲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列强,我们假设网约车公司抽走一半的收入,也就是剩下57欧元每小时。网约车司机每天工作八小时,假设有效工作时间为5小时,那么其收入为285欧元/日。一周工作20天,则税前收入约为5700欧元/月,再考虑到税收和等效税收,处以2,则司机月收入约为2850欧元/月。基本接近德国最低工资标准。
感觉还行吧,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应该还是能混的。
查看全文>>
陈然 - 3 个点赞 👍
这个问题吸引了无数一二线城市白领们去和欧洲普通人的平均收入秀优越感。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折合欧元5,122,月均427欧元。
2023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 国家统计局查看全文>>
大学生 - 3 个点赞 👍
不好过的话可以回来,记得带点帅哥
一个日耳曼帅哥男大我可以出一锅牛肉哦~
查看全文>>
比个耶 - 1 个点赞 👍
答不对题,我感觉欧洲好日子没了之后,它们会研究怎么去抢的
查看全文>>
追着太阳玩 - 1 个点赞 👍
欧洲的日子没有原来好过✅
欧洲面临通胀和失业率上升✅
欧洲比现在的中国难过❌
欧洲失业率比现在的中国高❌
查看全文>>
草薙京不叫草雉京 - 0 个点赞 👍
基本上各种物价都向瑞士看齐,但是工资不变。
逛一趟超市买一周的吃喝,疫情前150欧能买满一购物车,一家四口足够了。现在呢,得250欧左右。
查看全文>>
人间万事出艰辛 - 0 个点赞 👍
欧洲的日子不好过,不过的话,身边有点钱的还是把欧洲作为移民时候的首要考虑。
身边有点常识的都知道,目前明确肯移民去加拿大美国的一般在国内都没什么钱。加拿大或者美国属于中下阶层的选择,肯定不是国内家大业大的或者是有背景的人的选择。
因为美国最大的问题是他那坑爹的税收规则,在国内是中上阶层,有几个亿或者几十个亿身价的很多一听那些个税收规则就怕了,去了就担心是做肥羊。而加拿大则是有些不可控的政治因素在里面,好多年前华为长公主那个事让大家明白他们的政治因素里有很多不可控,无法预计的。这一点比明晃晃的有规则让你吃亏更可怕。
所以身边有钱的美国加拿大肯定不考虑。
那么接下来像日本欧洲或者澳大利亚,新西兰之类的。最后综合考量下来肯定还是欧洲好一点,虽然老欧洲这个地方你说什么生活质量或者多光鲜亮丽都谈不上。但是胜在可控,而且在国内有点背景的有点生意的,去欧洲那种地方不害怕。这才是关键
查看全文>>
培根配西柚 - 0 个点赞 👍
知乎完蛋了,没有新问题了,都是两年前老问题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放弃工业化的国家产业除了外流还能有啥好下场?等着就完事了 这才哪到哪
查看全文>>
芝士雪豹 - 3149 个点赞 👍
欧洲不知道,我们老板的小三儿,带着儿子润加拿大快二十年了,不知道为啥带着儿子回来国内发展,据说老本花的差不多了,她说过人生最后悔的就是事业最好的时候润去加拿大,当年别墅几百万卖了润出去,现在别墅涨到几千万了。现在回来连套小套房子也买不起,国外没有想象的那样遍地黄金的。
发布于 2023-10-26 02:57・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福禄绵绵 - 1629 个点赞 👍
(提前声明一下:其实我这个回答的本意是想表达:国内工作如此坑,生活质量都能吊打欧美)
妈的,现在我导师让我反润美国。 我先说下我的背景:我是美国一个普通州立大学读的博士,我是我导师第一个学生(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学生),我导师和我年龄几乎同龄,所以我俩关系比较密切,他不是中国人,但我俩几乎天天用微信聊天…….
我毕业时就立马回国了,当时我导师是反对的,他认为我的决定很武断,他希望我能在美国升到副教授后再回自己的国家,当然他一方面确实是为我的职业生涯考虑,因为他本人的职业生涯也是这么打算的,他打算在美国拿到tenure后,再润去韩国或者新加坡,他说像我这样一穷二白就润去东亚是多半不会有啥好结果的,我当时对他这番话不以为然,现在发现我是too young了…
另一方面、他是为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因为我们学院规定:带一个博士生找到美国学界的工作可以直接tenure,所以他很反对我离开美国……
但无论如何,我博士最后一年实在受不了美国这个破地方了,真的是生活无聊且压抑,我义无反顾地回国了….
回国后,找工作那叫一个惨啊,因为我是0发表(这在美国博士群体里非常常见,因为美国的博士培养方案重质不重量,比如我导师不允许我把博士论文投在SSCI一区二区水刊上,他希望我能投在比较有含金量的期刊上,但投好刊会耗去很漫长的时间,动不动要耗费两三年,所以我是0发表,只有会议论文),而国内高校的政策是:0发表直接拒…….. 我曾经拿到了一个985的offer,院长直接打电话要我入职,结果被人事处告知:0发表不符合招聘政策…….(院长说他无法对抗学校政策,并让我赶紧发一篇SSCI就可以入职)……
我将此事告诉了导师,结果导师仿佛幸灾乐祸地口吻回了我一句:dont worry,you can go back to USA whenever our first paper get pubed…..
于是我没搭理导师,继续投简历继续面试,最终被一个上海的双非的二级学院招了…..(这所双非的二级学院的院长堪称是非常有魄力的人了,他对我说:在我的资料拿到人事处那里时,当场就被拒了,于是他找到校长,在校长面前为我担保,才把我招了进来)…..
本来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tm我今年这篇论文冲击top刊被拒了,这造成了我的极端被动…… 虽然院长嘴上安慰我:投个二类刊也不错。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失望……
而且更恐怖的是:我发现我所研究的方向在国内毫无前途,我研究的玩意非常非常的理论,就是推导基础理论的模型拓展…… 我今年申请了国自科,但在学校请的专家评审时,大家一致认为我这个方向在国内毫无前景(除非我是清北复交那些大佬)….. 于是领导劝我换方向,让我跑点数据实证水一水…….
我现在整个就是一个失落,论文被拒,国自科重在参与,现在去学院根本不敢和院长碰面(好在院长一直没怎么搭理我,他可能也意识到了我的压力与尴尬吧)…….
于是我上周再次对导师吐槽了此事,他直接给我发来了几个美国学校的招聘广告,让我准备投简历+面试… 我看了看那些学校,妈的傻眼了,全是美国村里一些不知名college(有一所college我还为之工作了一个学期),这些college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多荒凉呢? 你们可以想像一下《无人区》那部电影,就是那电影里绿化再好一点、人多一点点的那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真的就好像进入了老年人的日子,毫无活力、死气沉沉….. 我一个每天晨勃的热血直男在这种环境下,让我天天打飞机吗?
但我现在感觉没得选择了,论文发不出去,做的方向在国内水土不服………
哎,我准备搬运一个老婆一起反向润美村里了……
但是这个方法也治标不治本啊,因为我有个学长就是搬运了个老婆去美国村里,结果俩人生活了4年后,那女的把他绿了、然后离婚,那女的现在和一个二代一起在新泽西生活……. (卧槽这女的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我学长养了她四年啊,结果说踢就踢了)…….
哎,我不知道我应该继续在国内死撑着,还是润去美国村里打飞机….
无论选哪条路感觉都很难
编辑于 2024-05-06 22:5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giao哥铁粉 - 1413 个点赞 👍
上次看一个采访,法国高中老师罢工,原本抱着“这帮懒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法兰西刁民又罢工了”的心态去看的。
其中采访到某教了10来年的高中老师收入,月薪到手居然只有1500欧元。
居然和我们苏锡常的高中老师差不多。
然而他们的物价比我们又贵很多,好的是他们放假多了很多,而且快乐教育压力很小。
另外,以前总提到的欧美国家,其实他们内部也已经分层了,欧洲除了瑞士、挪威等少数国家,其余收入水平已经和美加澳差了很多了,同样的工作,基本上美加澳都是西欧的2-3倍,南欧的3-5倍以上。
发布于 2024-06-07 10:3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万答通 - 1409 个点赞 👍
我建议还是问问在欧洲带的时间长的人,这样对比很明显的。我在欧洲带了5年,前几天问了还留在那里读博同学的花费,没把我吓死。
想当年我在德国,水电暖网全包的25平米的小公寓一个月才230欧,换算人民币不到2000。
有人问时间。本人带得时间是2015-2020。在默克尔离任前发现苗头不对劲抓紧跑回来了。
编辑于 2023-03-10 12:4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没事干 - 1294 个点赞 👍
2024年六月就回国,我学法律,没有做实验的需求,硕士论文打算回国写了,这b地方一天都待不下去。我主修海商法,但因为兴趣选了不少国际公法的课,有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难民法,我毕业论文也定的国际公法的题目,而且因为我身在欧洲读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和判例大多数是欧洲范围内的。如果后面有时间我再说一说这边政法和人权问题,先给自己挖个坑吧哈哈哈。总的来说,欧洲的人权思想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是老欧洲留给全人类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是鉴于现实经济所迫和美国不断给欧洲挖坑,他们的做法有时候和理念背道而驰。
本篇回答多次更新篇幅很长,如果各位不想看完可以看这个工资和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支出简略版,这是我根据我在英国生活一年的感受得到的:
工资:英国是中国的3倍
店内就餐价格:英国是中国的4倍
食品原材料价格:英国是中国的3倍
小工业品价格(数据线,牙刷,餐具等):英国是中国的5倍
交通费用:英国是中国的5倍
房租费用:英国是中国的5倍
购房价格:英国是中国的1.2倍
平价服饰价格:英国是中国的1.5倍
轻奢服饰价格(拉夫劳伦,Coach,雨果博斯等):英国是中国的0.8倍
重奢服饰价格(路易威登,博柏利,古驰等):英国是中国的0.6倍
高等教育支出(针对各自的本国公民):英国是中国的6倍
医疗支出:英国的公立医疗系统NHS全免医疗费,但医疗效率我个人感觉中国是英国的三倍
坐标英国南安普顿 自己看图吧
公寓旁边的兰州牛肉拉面上个礼拜又涨价了,之前9镑的统统涨到9.8。
(讲道理这家店在这边无论是对比中餐馆还是其他类型的餐馆都不算贵的)
我另外说一下,别什么挣英镑花英镑了,这边本硕应届生找工作,一年到手3万镑都算多的了,3万镑享受这个物价,你不是牛马谁是牛马?
中餐和白人饭的问题,中餐在这边是低档饮食。虽然中餐确实比白人饭好吃,但是好不好吃是一回事,贵不贵是另外一回事。中餐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学生,所以一般卖不贵。白人饭拿Full English Breakfast举例,南安普顿一般是10-12英镑一份,伦敦12-15英镑一份。
去年夏天刚到伦敦的时候,在英国吃的第一顿饭。这辈子没吃过这么难吃的汉堡,就是一个烤面包夹4个猪肉肠,不喝点东西根本咽不下去。这个汉堡6镑。因为我坐在店里吃又收了1镑服务费。
来看个更逆天的:
双C口数据线9.99英镑一根 USB口转C口线7.99镑一根,USB口转老苹果口线16.99镑一根。 我小米原厂的数据线坏了。我也买了一根这个USB转C口的,我这个比上图更贵一点,我这个8.99镑,因为标了high-speed charge。但是它仍然跟不上我67瓦充电器,充电死慢死慢。 这数据线不是什么专卖店的品牌货哈各位,这就是国内十几块钱一根的杂牌数据线的类似物。在我宿舍旁边的这个加油站便利店里面拍的。
(这么一比苹果官方的数据线定价都不贵了哈哈)
1.5升装的矿泉水,也是在上面这个加油站便利店拍的。 我这里想引出另一个问题,依云矿泉水在很多国人看来是类似于轻奢品的一种东西,和星巴克咖啡差不多。但这个加油站便利店里头只有这两种矿泉水,另外一款也没比依云便宜多少。在国内生活惯了的人是不是会觉得很奇怪,一个小破便利店里头为什么要放一堆依云矿泉水?这就得提到这边的另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就是大资本垄断商品市场。
国内的各种商品往往会有很多品牌可供选择,矿泉水我买不起依云还有百岁山,我不想喝百岁山有农夫山泉和怡宝,农夫山泉还嫌贵还有康师傅。瓶装咖啡我嫌星巴克贵我可以买其他小牌子的。但是在英国这边,往往没有多余的选项,瓶装咖啡便利店里全是星巴克和costa,我很少见到其他杂七杂八的牌子,或者有一些零售商会推出自己的品牌,比如说你可以理解为大润发牌咖啡,苏果牌面包,家乐福牌牛奶。
而其他很多线下商业也基本上都被大资本垄断,比如说披萨店全是Domino's,快餐店全是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咖啡厅全是星巴克,Costa,Nero和Pret A Manger,药妆店全都是Boots。
在这种环境下,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对商品的选择权被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而这些大公司可以随意定价,反正市场上也没什么其他的替代品。另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久了会非常非常无聊,我去土耳其能感觉到那边的社会虽然并不富裕但是比英国有意思得多,就是因为那边的街上有很多自己家庭经营的小商铺,你能吃到、买到很多独具特色的东西,而不是永远在体验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消费。在英国这边待久了会觉得人被格式化了,你就是世界上的一个NPC,被贴图在了游戏的背景板里。我觉得这是英国让我喜欢不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更新一些食品原材料价格,这边没有类似于国内的菜市场(这也是大资本垄断市场的一个例子),买菜只能来超市。综合来说食品原材料价格英国是中国的3-4倍。
猪里脊13.54镑一公斤 生羊肉块16.25镑一公斤 香菇4.33镑一公斤 这个生菜是按袋卖的,1.5英镑一袋 6个鸡蛋3英镑 (我是真服了,怎么超市明码标价的东西也有人杠?总有人说,我在英国生活,我能找到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
sainsbruy这个超市在英国这边就是个中档平民超市,高端超市是waitrose和M&S。我在sains这个超市里面找的货也都是中间价位的,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贵的,说白了就是英国的中档超市的中档货。而且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产品上市前都会做市场调研,不会有人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到普遍的市场预期之外。你如果觉得一个生活必需品的定价高的不合理,那多半是因为你太穷了,而不是这个产品定价太贵了……拿鸡蛋来说,这边20便士一个的到70便士一个的都有卖,你非要说你在英国能找到更便宜的货,鸡蛋能找到1.5镑6个的,那你在国内去农村大集上去批发鸡蛋,你能跟那帮老头老太压价压到4毛钱一个土鸡蛋。我是真被杠无语了……)
(2024年5月28日更)
刚弄完期末论文和考试,马上回国了,这次更新重点说一下英国的公共交通。先说结论,英国的公共交通就是一坨屎。我甚至找不到任何可以吹这边的公共交通的角度 。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边的铁路运营模式。不同于国内的铁路系统国有制,所有线路都归铁总管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撒切尔改革变卖国有资产后,英国的铁路系统就形成了私有化且分散运营的模式,不同的线路由不同的私营公司运营,我常坐的线路有Southwesten,Crosscountry等公司,而且由于铁路运营的分散化,很难做到一班列车跑全国,哪怕在很短的距离内出行,经常都得转车,比如说我从南安普顿去伦敦,一百公里的路,有时候会买到转两趟车的票,非常非常麻烦。
这就是英国铁路系统的大致运营模式,接下来说这边铁路系统屎一样的运营水平。首先,英国国内没有高铁,整个英国就半条高铁,就是伦敦到巴黎的跨海欧洲之星,这是条国际线路,在英国国内坐火车基本上用不上这条线,其他的火车那个速度,可以参考国内绿皮,我从南安普顿到伦敦一共105公里的路,最快也得一个半小时,而价格是这样:
国内绿皮开一百公里,顶多也就30块钱吧?这价格都是国内的10倍了。
当然,如果能以原定时间准点到达目的地就已经算万幸了。这边坐火车,经常碰到三种状况:
1.你到站了,火车晚点到。
2.你上车了,火车在路上停住不走了。
3.你提前好多天买票,结果到当天铁路工人罢工了。
这三种情况,前两种我都遇到过,我在英国一共坐了20趟左右火车吧,火车晚点到站碰到过3次,每次晚点都是迟到20分钟样子。第二种情况我碰见过一次,我从南安去伦敦,我上了车火车开在半道停住不走了,后面广播说大概是因为伦敦那边终点站堵了,得等前面的车先出站这趟车才能进去,然后就在铁道上停了半个多小时才继续开。
第三种情况我没遇见过,但是我同学很多人碰见过,最离谱的一个人是他是从伦敦回南安,结果半路上火车司机停在一个小站上,然后广播说到我们罢工时间了,你们全部乘客就在这个车站下去,至于你们怎么到目的地那是你们的事情。然后我那个同学临时买了张大巴票,等了几个小时坐大巴回来了。
我知道这里一提到罢工,很多殖人就要开始高潮,自由民主啊什么的就开始出来了,说起码人家还有罢工的权利。我暂且不去讨论铁路工人应不应该通过罢工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但铁路工人罢工至少表明这些铁路运营公司没有保护好职工权益,要不然人家为啥三天两头罢工?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没搞好职工福利也就算了,我作为消费者这玩意本身也不是我应该考虑的东西,你消费者服务为什么也搞不好呢?
这些英国铁路公司,要么彻底往左拐,给员工福利提上去,大家还能吹你保障劳工权益,乌托邦理想践行者,要么彻底往右拐,给乘客服务搞搞好,大家也能吹你自由市场就是好,企业竞争力杠杠的。问题是你车票收那么贵,结果职工嫌工资不够天天罢工,而消费者这边,都不要求你服务的宾至如归,连准点到达这种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而且都2024年了,一条高铁线都修不起来,天天玩那些上世纪的内燃机车,这让人怎么吹?
你们这么贵的车票钱都花哪去了?
我只能说英国铁路系统的运营商全是一帮蠢驴。
南安普顿最大的火车站Southampton Central,有种后朋克的美。 接下来说的就是伦敦地铁。
首先看一下伦敦地铁大概是什么样子,B站上也有很多乘坐视频,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进入地铁站,有一些站内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尿骚味(也有可能是叶子味,这两种味道混在一块的时候我分不清楚)。就是国内那种跑绿皮车的火车站轨道上的味道,一模一样。车厢内座椅你说十年没清理过我都信,各种水渍食物残渣什么的在座椅上随处可见,而且绝大多数地铁站轨道旁边都不装屏蔽门,我印象里好像只有伊丽莎白线装了屏蔽门,高峰期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而这种运营维护状况的地铁,票价可不便宜。我没仔细研究过伦敦地铁的票价计算方式,太复杂了我算不清楚,但可以提供一个例子以供参考。如果各位来伦敦,从希思罗机场坐地铁到市中心,总里程大概20公里样子,坐伊丽莎白线要13镑,这条线比较新,列车跑的也快一点,我坐过几次,感觉时速在大概80-100样子,而另外一条皮卡迪利线要大概6镑,就是上面图里的那种包浆老车厢,时速60左右慢慢晃。
而国内的地铁坐20公里顶多也就七八块钱。
哦对,去年在伦敦China Town拍到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楼上是赌场,楼下是中行。
(2024年4月8日更新)最近学校放复活节假,在伦敦南面的乡村小住,再补一些英国乡村的风景。
这边的乡村环境非常好,生活富足且平和安逸。但这生活属于有宅地有产业的old money,不属于广大平民百姓。
这边的农村人和国内的农村人不一样,这边的农村人是正儿八经的landlord,我租的那家人民宿后院里停着五辆车,后院的后面是他家马场,住宅是一个3层大别墅,他儿子在伦敦市区也有房产,因为小孩长大了搬去伦敦市区住了,家里的大宅子闲着也是闲着,他老两口和几只猫就住一层,上层改成客房了,平时租出去还能有人唠唠嗑。我怀疑他家家产有上千万英镑。这类人在国内,建国之初就没了。
(2024年4月18日更新)趁着复活节假的尾巴去土耳其玩了一段时间。总共待了9天8夜,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国土在亚洲,但也有一小部分在欧洲,挺有意思一国家,在这里再说说吧。
我对土耳其了解肯定没有对英国深入,英国是我生活一年的地方,如有偏颇请指正。
首先土耳其给我的感觉是大政府主义,有点像国内的感觉,和英国这种奉行自由主义的国家不太一样。这个国家总体来说是比中国和英国穷的,但是基建建的居然不错。机场和高速公路都比英国好,在英国这边出了城市手机网络就会非常差,但是土耳其居然高速路上也有4g网,这个挺让我意外的,也能看出土耳其的国内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可以说土耳其的基建水平是超过英国的,但是和中国比仍有差距,比如说伊斯坦布尔到伊兹密尔,这个国家最大和第三大城市之间没有直达火车,一共400公里的路,得转4趟车,总耗时13个小时,这个跟英国差不多拉胯。
我在土耳其的9天主要在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及这两个城市的周边活动。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全国经济和文化的绝对中心,伊兹密尔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兼第二大港口。
以我之前去过的中国的城市来看,我找到了两个和这俩城市非常类似的中国城市,在城建水平和自然环境上,伊斯坦布尔类似于山东青岛,伊兹密尔类似于山东威海。物价比青岛和威海稍微贵一点,各自大概是青岛和威海的1.2-1.5倍(不过对比英国这种逆天物价已经很便宜了)。
感觉这两个城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会比青岛和威海稍差一点,因为我几乎没见过用最新款手机的人,大多数人用的还是2015-2018年发布的手机。我去博物馆一个售票大姐用的遥遥领先mate8(笑),用iPhone6和7的人也特别多。而且街上能见到那种20多年前的老车子,那些车感觉颠一下就要散架了哈哈哈。这个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西部沿海这两个大城市的生活水平是远超全国平均线的,东部地区估计会比这两个大城市差很多。
土耳其的生活节奏非常慢,伊兹密尔不算是个旅游城市,这个时间去,外国游客屈指可数,但是工作日街上到处都是喝咖啡的闲人,感觉他们每天都是随缘上班。我认为这个也是他们经济发展慢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你没有资源的时候,躺平和赚钱只能二选一。
我对土耳其的前景感觉不是很乐观,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国外资本完全控制本国经济,他们大搞基建的钱很大一部分也是用的国外资本,老百姓并不宽裕。土耳其没有外汇管制,街上到处是换外汇的网店,可以随便换,甚至有一些商店可以直接收欧元交易。这样的后果就是土国的各种优质资产永远偏向于外国人而不是本国人。土耳其年通货膨胀率常年在50%-150%这个范围,我作为物价和汇率稳定的国家的人,去伊斯坦布尔贷款买套房子,付个首付,后面等里拉继续贬值就不用还多少钱了。但是土耳其本国人要承受物价上涨的困难,依然没有多少钱购买优质资产。这种模式的社会是不给中产阶级活路的,没有足够的资源的普通土耳其人想在国内发展很困难。他们本国人是真的没存款,我在伊斯坦布尔第一天租了个会中文的土耳其导游,她说她跟她老公谈对象的时候跟她老公说自己存了大概价值三四万人民币的黄金,她老公很诧异,说你居然这么有钱吗?有点傍上大富婆的感觉哈哈哈。这个是很可怕的,我在英国就碰见过土耳其人,有点钱就举家移民瑞士,然后来我们南安普顿大学上大学的。这个国家的高端人才会被西欧国家不断吸走,然后反过来这些人继续吸土耳其的血。所以我不看好这个国家的未来。
土耳其社会民族主义风气很强烈,街上到处都能看见国旗和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头像,这种场景在中国和英国都是看不到的,感觉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发一些在土耳其街头拍的照片:
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域 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域 伊斯坦布尔欧洲区域,碰到个宾利欧陆的警车。不知道这警局是贪了还是咋的,拿400万人民币的豪车当公车用… 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域 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域 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区域 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区域 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域。感觉这个城市交通规划有问题,路堵的根本走不动。 郊区的大巴站,很有十几年前国内的遗风。 伊兹密尔巨大的凯末尔雕像 伊兹密尔,街上这种老车子随处可见。这俩感觉像是重新刷漆又卖的二手或者三手。 伊兹密尔的集市 伊兹密尔街头 伊兹密尔街头 伊兹密尔全景
(2024年5月8日更新)幽默老英,2024新款iPad Air(国行版4799rmb),美国卖多少刀,这边就卖多少镑。其他苹果产品基本上也都这样。
另外,可以看看中国品牌在这边什么价格:
编辑于 2024-06-04 04:37・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无数学行为能力人 - 1281 个点赞 👍
不好过。
昨天去超市买鹿肉,想着换换口味,买了500克。柜台卖的人问我什么时候吃,我说周末,她说好,给我贴了个30%优惠的标签。到了结账的地方,收银的人一顿操作,啊,你的是30%优惠,我给算了50%,就这样吧,懒得搞了。
知道都没钱,老百姓就不为难老百姓了。
发布于 2024-12-08 19:26・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Oskarlin - 1202 个点赞 👍
大概离饿死不远了,如果在继续通胀下去的话
坐标法国某个小城市的phd(嗯,约等于拿着最低工资的绝大部分人 在法国就是差不多,别杠
每天都逛家乐福(瞅着打折区买东西
买肉基本都去肉铺,鸡腿/鸡翅 3kg10欧(应该是最便宜的了 超市那些“幸福”的鸡肉怕是吃不起的,动不动8 9 10欧/kg)
猪肉也是贵且难吃(1斤排骨大概7 8欧),你要买不带骨头的贵的能创飞你
还好就是小阿比较多,羊肉还是挺不错的(大概4 50/斤的羊前腿)
蔬菜基本都是那几样,彩椒,生菜,胡萝卜,土豆,白菜,包菜,西红柿,到也不贵,就是没有绿叶子蔬菜广东人很难受(玉米是吃不起的,毕竟日常能碰到的都是抽真空的,2小截可能就3欧了)
出门全靠走 房租也不便宜,基本和出家没什么区别,就是清心寡欲。时刻提醒自己过来是为了学位的,不是来享受的!
那种什么讲work life balance 很多都是狗s,某些国家/岗位或许可以,但是以前那种普遍都是的时代早就不存在了
————————————
在更新一下,有些犟种真的是
今天刚好去超市购物,1比8汇率,有兴趣可以自己算一下
——————————-
再再更一下
今年(其实去年就开始)很多学校都把暖气温度调低,天老爷!这几天法国降温,能想像裹着毯子在办公室瑟瑟发抖的样子吗(对了,这边很多建筑都历史悠久,一点都不保暖
————————-
温馨提示,来欧洲玩还是老老实实住酒店,民宿很多保暖效果巨差,当然今年欧洲很多城市学国内那套供暖了,20度开了一个小时都还能哈出白气(当然也是因为我是顶楼,但我去年在荷兰住11楼都没现在3楼冷
00:05—————-
有人s我问我晚上怎么冷怎么睡(晚上是全部暖气都关掉,因为去年在荷兰吃过快1000欧的能源账单,没错就是那件事后)
一般都是穿着保暖袜在裹着一个毯子,身上在盖一层棉被,头上在围一个(不然就等着每天头冷的醒了,怕冷的你就来吧,一来一个冷麻了
————————
小城市一顿午饭多少钱,一份牛排➕土豆➕小果汁➕不要钱的小面包
今天属于奢侈一把了,开玩笑开玩笑(不过这牛肉质量确实可以的
—————————-
回应下评论里的某位学生,真的不要动不动就税后2k欧了,都过了12年义务教育了,多少还是有点动手能力上indeed LinkedIn 查查
这是我所在城市的家乐福理货员(应该大差不差,纯翻译的)的工资(最后更新是去年年底),税后大概1400冒点头,这就是生活在这里大部人的情况
之前看一个yt 采访很多人已经在降低去超市的频率和去之前列一个清单,因为很容易动不动买1 200欧(当然他们的喜欢是喜欢一买一周的量,和我们不太一样)
还有就是不要动不动扯什么数据,福利之类的,有多少东西是能完全从数据表现出来的(我们做学术的都不敢说自己跑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特别大现实意义,因为现实生活远比你那几个数字复杂的多)?虽然我既不算粉红又不算黑红,但是国内贫困政策是没让你吃上饭还是没让你读上书?都2024了,看东西不要那么片面,高福利不是白来的,等你交税却在短时间看不到福利你就嗷嗷叫了
——————————
有人说开餐厅不赚钱云云得
你看他们为了逃那点税什么都说的出来,笑死
编辑于 2024-02-23 22:45・IP 属地法国查看全文>>
荷兰蟹老板 - 11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巴巴 - 1030 个点赞 👍
欧洲不清楚,但是英国相当炸裂。我一个英国朋友,中国人,英国永驻居民,名校毕业去了金融行业,也算体面人了,绝对不是那种底层润人。英国的法律好像是,他孩子在英国出生就自动获得英国国籍,然后因为中国不支持双国籍,所以中国大使馆不会给孩子办中国籍。
这哥们为了给孩子搞中国籍,让他老婆打飞的回中国生孩子,这是对英国的前景有多不好看!我长这么大从来都只听过什么赴美生子,赴港生子,第一次听说赴中生子的,直接给我整不会了……
编辑于 2023-11-10 22:49・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看美女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