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苏联为什么斗不过美国?

山茶花
24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因为中国严重牵制了苏联

当时西方对中国军队的评价:

“中国只是人口众多但在军事上却是弱小的,所以,苏联肯定认为随时都能极其简单地使中国屈服,因而它感到放心”。


“中国陆军丝毫也没有实现现代化。坦克的主力依然是1950年苏联制造的T59坦克。反坦克炮也完全是根据朝鲜战争时从美军那里缴获的无后座力炮仿造的。这种炮的命中率很差,对现代坦克几乎无效。战斗机,苏联拥有米格23和米格25,而中国空军的主力飞机是五十年代的米格17和米格19.中国拥有的最优秀的战斗机是米格21,这种飞机在苏联已经过时了,而且中国只有80架左右。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是炮舰和鱼雷艇。。。。不管怎么看,中国军队是不能同苏联军队相对抗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军人的质量问题。。。。号称320万人的陆军官兵没有受过能够进行战斗的军事训练,这是实际情况。。。。。中国的核武器实际上还没有能够达到对苏联构成真正威胁的阶段”

----------那须圣《世界资源之战》第六章第二节《不堪一击的中国军事力量》

以上是邓公复出前的状况,中国对苏联的牵制力,恰恰是伴随改革开放开始的。

自邓公复出以后,中国准备改开,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和军事现代化,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与西方进行深入的贸易,吸收西方资本和技术,大力购入军事装备。

“这对苏联来说,意味着一种威胁“

在西方和日本看来,邓公的改开真正缓解了西方人心头的重压,因为改开后必然富强起来的中国将苏联推向了无解的战略焦虑-------与中国开战吧,将陷入两线作战。不与中国开战,将坐视中国一天天先进和壮大起来,军队越来越现代化。

“那时中国不从背后攻打苏联,苏联也将永远丧失使中国在军事上屈服、有利地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大好机会”

所以,苏联直到这时才开始重视中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1978年的报告是,苏联部署在欧洲原本有141个师,被迫减少到99个,大大缓解了北约的压力,空出来的42个师调到了中苏边界。由于苏联长期对华友好,始终没有下大力经营远东的交通线,特别是公路网,一旦开战,光靠西伯利亚铁路短时间内很难将大兵团运过去,为了防止被动,苏联只好预先屯兵。

当时的西方确实非常感激中国,真心实意的感激。

卡特总统一度寄希望于美国首先裁军以换取苏联裁军。

而现在局面不同了,苏联必须防着一个日益强起来的中国。不论苏联会不会对中国先下手为强,都会大大降低苏联对欧美动武的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邓公在访美时引发空前的轰动受到难以想像的礼遇。要知道,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一大群美国小朋友们的舞台节目是:用汉语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而且美利坚小孩们演唱的汉语是那么的纯熟,堪称字正腔圆,又是那么的声情并茂,美国精英阶层愿意下功夫,放下身段,去结中华之欢心。

美国社会的姿态,不像是迎接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甚至像在拥抱一位救星。

日本人酸溜溜的描述道:

“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最高的热潮,其热烈程度超过了战后美国迎接的所有外国领导人。。。。。。美国的中国热日益高涨起来。在美国人的头脑中,日本以及日本人已被挤到一边。美国人同中国和中国人具有潜在亲近感。在德川时代,日本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不让外国人入境。那时,美国的传教士到了中国。据说其人数至少有六千乃至一万人。他们骑着驴走着无人走过的路,进入中国内地,进行布教活动。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这些传教士几乎全部返回本国。但是,在美国人心中那种怀乡之情犹在。中国人在心理上也接近美国人,马上能够成为亲密朋友。。。。再则,中国把苏联近百分之三十的军事力量牵制在西伯利亚,在贸易方面,是美国盈余,今后盈余的幅度似乎将大大增加。。。。。从历史上看,美国的远东政策是选择日本还是选择中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美国人肯定会挑选中国“

------------那须圣 《世界资源之战》之结束语

不仅如此,北约也十分热情的在私下将中国称为第16个成员国,并且美国前防长施莱辛格在1977年夏天秘密考察了中苏边境上的中国军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1978年英国国防部卡梅伦勋爵与两名西德武官也来到前线。

中国对美苏争霸的左右力,不仅是实体上的-----牵制了苏联约百分之三十的军力,更多是心理上的,将西方公众从焦虑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自认为看到这样一种前景:“侵略成性”的苏联将陷入遥远的东方一个大泥潭里,在这样的想像中,西方民众终于可以稍稍安枕。

编辑于 2023-09-14 00:06・IP 属地湖南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精中之弩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