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苏联最大的失误是和中国翻脸,这点是有待商榷的,比如中国一直宣传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但是实际上苏联根本没有部署这么多人,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之前,中苏边境基本上不设防的,后来由于中国公民大规模逃亡苏联,再加上两国边境摩擦日益增多,苏联在增加了在边境地区的警卫。

比如直面中国的远东军区(上图橙色部分),有一个集团军又一个军的编制,第43集团军驻防勘察加半岛,主要防范美日两国,在中苏边境上部队长期只有第29军的两个步兵师,珍宝岛冲突后,苏联才紧急将勘察加的第43集转移到比罗比詹,又从欧洲调来了4个师组成了第35集,这一些列调动完成的时候。到1970年,苏联远东军区在中国方向才部署了两个不满编的集团军有一个军。
外贝加尔军区(下图浅蓝色部分)当时又三个集团军,其中第29和第36集团军都是防御性部队,主要管理苏联境内的要塞区,离边境非常原,充实度也很低。驻防蒙古的第39集团军充实度较高,但也只有5万人左右,但是由于驻地离中蒙边境太远,实际上也只有防御能力。
西伯利亚军区(上图浅绿色部分)拥有15个摩步师或坦克师,其中14个是动员师或者架子师,所谓架子师,其实只是一系列有编号的武器库而已,用来储存一线部队淘汰的装备。整个西伯利亚军区其实只有第85摩步师在现役序列,苏联在这里的部队大部分都是道桥、通讯、防化和防空部队。
中亚军区(上图棕色部分)的情况与西伯利亚军区类似,69年之前几乎没有地面部队,珍宝岛冲突后,苏联才将突厥斯坦军区的第17集团军划拨中亚军区,下辖1个坦克师和3个摩步师。
70年代末,也就是对越战争爆发前,美国曾替中国测算过苏联的军力,在与中国接壤的部分,苏联一共有40万军事人员,其中还包括了军事院校和军工人员。真正能动用的一线部队只有蒙古的第36集团军,远东的第35集团军和中亚的第17集团军,最多不超过15万人。而在珍宝岛冲突之前,苏联的兵力更少,估计也就在7-8万人的样子。
了解苏联军事朋友都知道,苏联的军事重心在欧洲,从德国前线向东,越往东的兵力越弱,进入俄罗斯境内后,除了莫斯科有一个空军师外,基本上就没有满编部队了,越过乌拉尔山之后,苏联基本上就没有部署什么地面部队。因为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普遍认为,依靠核武器、西伯利亚和中亚恶劣的气候,就足以让中国知难而退了。这点甚至都不用看编制表,光看军区分布图都能看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却大肆宣传苏联陈兵百万、威胁中国,并以此为契机大搞三线建设,其中的原因实在令人费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