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苏联为什么斗不过美国?

山茶花
845个点赞 👍

说两点,一是经济,二是信仰。

首先是经济方面:

苏联为什么解体,后世研究很多,大家比较公认的原因是苏联人民抛弃了苏联。

这个结论是有扎实的数据基础的。

苏联的解体时间是1991年12月25日,在这个事件8个月前,也就是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联进行了一次全民公投,这个公投的题目是——

你是否同意保留苏联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

所谓的“主权国家联盟”是指由一批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联盟,各个主权国家拥有独立的军事、外交等各项主权,用主权国家联盟来替代苏联实际就相当于苏联解体。

所以,这个公投题目你也可以理解为——

“你是否赞成苏联解体?”

最后的结果是有76.4%的苏联公民投下了赞成票。一个国家有超过3/4的公民赞成解体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分崩离析已是一种必然。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苏联人民会抛弃苏联?

这个问题我看过无数的研究资料,中西方的都有,比较统一的研究观点是苏联官僚阶层背叛了苏联人民。

这个观点曾经让我非常困惑,任何观点都是要有依据的!苏联官僚阶层背叛了苏联人民的依据是什么呢?

历史书告诉我们,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苏联官僚阶层慢慢脱离群众,成为了特权阶级。

包括享受特供商品——比如吃特供鱼子酱、喝特供伏特加、住特供大房子,开进口汽车,给子女安排好工作等等。

在苏联官僚集团上层,更是热衷搞特权与个人崇拜——

我们耳熟能详的典型案例就是勃列日涅夫就特别喜欢给自己发勋章,执政期间就给自己发了100多个勋章,还从西欧给自己进口高级轿车乘坐,然后住了几套海滨别墅,给子女安排了几份待遇丰厚的工作……


勃列日涅夫挂满勋章的照片(来源:新浪网)

这些行为对不对?

当然不对!

但是如果我们不是用一种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客观地讲,勃列日涅夫这些“腐败”行为放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领导人身上都不算个事!

以民主的灯塔,自由的象征美国为例。

奥巴马家境贫寒,读大学全靠助学贷款,43岁才还清大学贷款,47岁担任美国总统,干了两届后就变成了亿万富翁,退休后就买下价值上亿美元的豪宅。


奥巴马购买的豪宅(来源:新浪网)

好吧,你也许会说那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我再以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来比较。

当下的越共高层,凭借权力优势在各大领域大肆扶持白手套,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亿美元捞,金融、地产、电信、能源等等最容易寻租的领域都被越共高层把持,军队经商问题尾大不掉,在公开的图片中,我们甚至能看到越军女军官公然拿着奢侈品包包毫无顾忌。

提奢侈品包的越南女军官(来源:新浪网)

与越共高层的腐败相比,前苏联官僚阶层那点特权真不算什么!

所以,通过上面的比较,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究竟是苏联官僚阶层背叛了苏联人民更多,还是当下越共高层背叛越南人民更多?

接下来就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腐化不算太严重的苏联会有76.4%的苏联人民抛弃了这个国家,而越共却获得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呢?

说白了还是经济问题。

我们来看看苏联解体前20年的GDP变化。

苏联GDP变化图(来源:世界经济网)

苏联经济从80年代初开始就不行了,1983年苏联的GDP接近1万亿美元,到了1991年已经掉到只有7500亿美元了,9年时间经济规模打了75折。

我们再来看看越南。

1986越南跟着我们屁股后面提出了“革新开放”——与我们改革开放相比就换了一个字,其实就是全盘照抄中国作业,然后经济就蒸蒸日上。

越南历年GDP(来源:汇聚数据)

1986年越南GDP不过263亿美元,到了2019年已经变成2610亿美元,33年膨胀了10倍!

按:越南虽然很厉害,但是与中国老师相比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1978年中国GDP大致是2100亿美元,1986年是3000亿美元,2020年已经达到15.5万亿美元,42年膨胀73.8倍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苏联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会是什么样结果。

苏联如果走改革开放道路,其基础条件远比中越要好得多!

首先,在能源层面苏联就抓着一手好牌。

苏联本身就是能源生产大国,在70年代,苏联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美国——埃及、叙利亚、伊朗、伊拉克都是亲苏联国家,美国的铁杆只有一个以色列,不仅不怎么产油,还因为支持以色列得罪了几乎全部阿拉伯国家。

也就是说,苏联是最有条件率先搞出石油卢布的国家——就算是东欧+苏联当时工业制造能力比不上西欧+美国,但是苏联完全也有条件将石油美元体系搅黄。

至少在能源问题上,美国卡不了苏联的脖子,苏联却可以在能源领域兴风作浪给美国添堵,仅凭这一条,苏联的能源基础就能让中国口水留一地了。

其次,苏联已经实施多年义务教育

苏联+东欧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工程师队伍,基础设施条件也不差。

只要苏联打开国门,允许外资进入,改革经济体制,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就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价值洼地——美日欧多余资本就会潮水般进入,对于苏联人民而言,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苏联公民不愿在国企混吃等死,就去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上班,苏联就业的压力就会大幅度减轻;

老百姓不愿意住赫鲁晓夫楼,就去买商品房;

老百姓想要更美好生活,就自己创业做生意;

体制一变,压在苏联政府身上要解决所有公民衣食住行的包袱就卸下来了,苏联可以从容地推进国企改革,把自己在国防航天能源领域的优势技术转化为民用,引导制造业不断升级;

财政富裕了,还可以给公务员加薪涨福利,打造一只清廉高效的干部队伍……

苏联如果走上改革开放道路,那么苏联人民怎么可能会抛弃苏联?苏联就不会有解体的悲剧了。



(来源:新浪网)

苏联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对于中国也不是坏事。中国完全可以跟在苏联背后,摸着苏联过河——

相当于前面有苏联帮我们试错,我们有选择地抄苏联作业,苏联转型过程中踩到什么雷,我们可以避开,转型成本小得多;

制造业有竞争也不怕,中共不但组织执行效率比苏共更强一些,而且我们人口、基础设施(海运港口)都有优势。

地缘政治博弈上我们也不用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压力,反正前面还有苏联这杆红旗顶着,我们甚至还可以在苏联与美国之间左右逢源……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苏联为什么没有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是苏联领导人目光短浅吗?

不是!

1983年,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与日本搞好关系,要大胆引进日本资金与技术。

这差不多就是抄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作业

在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引进的资金与技术主要就来源于日本。

然而,安德罗波夫在总书记位置上只干了1年3个月就去世了,后世有人叹息,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够活长一点,也许苏联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安德罗波夫(来源:新浪网)

就算安德罗波夫再活10年苏联也很难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为什么?

因为一个庞大国家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要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这不但需要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更需要一只年富力强的官僚队伍来执行。

苏联在70—80年代初期恰恰就缺乏一支年富力强的官僚队伍!

毛主席有句名言:路线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没有合适的干部,任何改革设想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苏联干部队伍的缺失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内伤。

1939年卫国战争之前,整个苏联人口约为1.6亿人,1939—1940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的东部地区,人口增加到1.8亿。

然后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共死亡916.48万人,平民死亡1740万人,总体死亡2660万人(俄罗斯近年公布的数据)。

苏联总共才1.8亿人,光是死亡就有2660万人,战后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多半不死就残。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是上述的死亡数字。

军队是死伤最惨重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主要年龄是20后出生的小伙子,由于战争伤亡太大,20后的年轻人后来基本上被打光了,所以,苏联后期不得不动员更多的老人与妇女参军。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其实已经元气大伤——不仅是因为死亡几千万,伤残几千万,更重要的是,在20后这个年龄层的人群出现了系统性的断层,特别是在政府与党委部门,优秀的20后政工干部出现了集体断层。

政府与党委20后年轻人集体断层在几十年后就逐渐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苏联历届领导人出生年份与执政年龄

大家看看,从60年代开始到1985年,苏联最高领导人都是00后与10后,85年接班的戈尔巴乔夫是30后,中间的20后没有了!

苏联不仅最高领导人如此,整个体制管理层也是如此。

苏共23大,中央委员连任为80%

1976年的25大,连任率达到90%

1981年2月召开的26大,选出的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都是25大原班人马,其中政治局成员平均年龄为70岁,书记处为68岁

1978年—1981年两届州党代表大会期间,156个州委书记只换了5人;

1974年—1981年,80多名政府部长也只换了14人。

大家知道上述数据说明什么吗?

说明从70年代到85年期间,苏联进入了“老人政治”。

为什么出现“老人政治”?

原因很简单,体制内的年龄层出现了严重断层,上面是一群60—70岁的老头子,下面是一群20—30岁的年轻人,其中最重要的40—50岁这个年龄层(也就是20后出生的人)的中坚力量出现了系统性缺失!

这就太要命了!

老人不放心把权力交给20—30来岁的年轻人,毕竟经验与阅历都不够,所以只能在老人之间交接,因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

勃列日列夫一干就是18年,临死前没办法,只能把总书记交给了68岁的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干了两年心力交瘁就扛不住了,还是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只能把担子交给了已经73岁的契尔年科,契尔年科干了一年就病死了,现在好歹有个30后的戈尔巴乔夫能接班了。

苏联从70年代到85年贯穿15年的老人政治不仅让苏联那段时间政治僵化、官僚主义严重,最致命的是恰恰错过了70年代经济转型的良机!

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总书记,这个30后的领导人突然执掌一个庞大的国家显得稚嫩而不知所措。

戈尔巴乔夫虽然意识到国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却不知如何着手解决。

在西方舆论的忽悠下,戈尔巴乔夫首先推动的却是政治体制改革,先是提倡“新思维”,然后体制改革逐渐全盘西化,经济改革还没起步,苏共的执政地位在这种改革中被严重削弱。

僵化的经济模式、混乱的政治生态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85年之后苏联经济断崖式下跌。

1991年,苏联已经病入膏肓,然后才有了819体制内的建制派在绝境中回光返照的反击,最后被叶利钦轻松击溃。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轰然倒地,国际共运遭受重创,读史到此令人唏嘘不已。


其次是信仰方面:

2021年,某些人挖空心思也要将南京大屠杀翻案,这是什么原因?

将既定的历史翻案就是搞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侵蚀意识形态最有效的武器,目的就是颠覆人们对这个国家乃至基本政治制度的信仰,从而摧毁这个国家的凝聚力。

而苏联解体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这里引用一段权威描述。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
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亲手打开历史虚无主义“潘多拉魔盒”的就是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一经掌权,便多次对“重新评价”苏共和苏联历史公开表态,“苏联社会不应有不受批评的禁区”,“在苏联的历史和文学中都不应有被忘却的名字和空白点”,要敢于突破苏联历史中的“禁区”,不要掩饰历史中的错误和困难,甚至声称,“苏联自1929年以来的经验全部是错误的”,“苏联的经验有四分之三以上是令人怀疑的,应该予以否定或纠正。”
在他的号召下,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愈加混乱,历史虚无主义把攻击的矛头瞄准马克思主义,大批马克思的“错误”,声称要将马克思主义赶出俄国。
在戈尔巴乔夫纵容之下,各种丑化苏联历史的电影走进了影院,种种关于苏共和苏联历史的言论、著述泥沙俱下,让人无所适从,一些所谓“历史档案”更是趁机夹带私货。
1988年6月,苏联教育部门做出决定,全国所有学校的苏联历史课本在1989年全部销毁,并取消学校的历史考试,直至供学校使用的新的更真实的苏联历史课本编写出来之后才恢复。
在苏联解体前期,大量丑化苏共、污蔑领袖人物、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脱缰野马充斥苏联媒体,一些媒体还以造谣诽谤、荒诞无稽的手段吸引读者的眼球,造成苏联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普遍不满,苏联人民逐渐失去了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历史虚无主义盛行最大的恶果就是搞乱了人心,人心乱了,再强大的组织也会顷刻土崩瓦解。

1991年“八一九事件”,叶利钦振臂一呼,竟然天下响应,表面上手握党政军警大权的紧急委员会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不但军队纷纷倒戈,连克格勃,最精锐的阿尔法特种部队也拒绝服从命令。

叶利钦站在军车上发表演讲(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夜之间,红旗落地,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什么?

是经济崩溃,是人口锐减500万,是国家与民族在苦海里整整沉沦了10年之久。

教训深刻啊!


这里是@猫哥的视界,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

公众号(转载联系):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今日头条:猫哥的视界(查看微头条的分享内容);

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发布于 2022-10-27 16:10・IP 属地贵州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猫哥的视界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