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具备哪些要素才能称得上是一款真正的「智能汽车」?

购车参谋
15个点赞 👍

我认为首先要有2022年智能汽车的「基础功能」,然后分别在「技术」与「用户体验」两个方向不断深化才可以

一、基础功能

现在是2022年了,先说一下门槛,门槛真的不高。

首先是辅助驾驶方面,不要求城市NPG,也不要求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只要求车道居中LCC特别好用。车道居中LCC算是最基础的L2辅助驾驶功能了,基本上每个车都有,但体验并不相同。大体上可以分成下面4个等级,只需要达到「体验一般」的水平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也不是很多:

  • 体验很好:车道居中稳如老狗,从来没有偏离中心位置的情况。甚至在暴雨的夜晚,依然能够120km/h的速度稳如老狗。
  • 体验不错:大部分情况下稳如老狗,但在极少情况下,发生莫名其妙的小幅度左右偏移 —— 虽然听起来还行,但与第一种情况下比,这会大大削弱驾驶员的信任感。
  • 体验一般:大部分情况下稳如老狗,经常有小幅度左右偏移;在暴雨、夜晚情况下会提示“我不行了,你快接管”。
  • 体验较差:一般都不太稳,日常行驶就左摇右晃,甚至压线后再折返;有时候甚至都压线变到相邻车道了,也不提示接管……有时候车道线稍微有点模糊,就提示我不行了你快接管,让人莫名其妙。

然后是智能座舱方面,要求也不高: 大部分时候下显得不那么智障的语音交互 + 完全可以替代手机的导航即可。说是要求不高,但能达到的也不多。

二、期望

上述功能,我们可以期望一下将来达到什么程度。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汽车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可以通过用户的「图灵测试」,例如:

1. 语音交互

首先不再需要「你好XX」来唤醒,当说出「帮忙关下窗户」的指令时,车子就知道是在让它帮忙;加大点难度,主副驾在聊天时,车子知道哪句该回应、哪句不该回应,比如主驾对副驾说「家里该通风了,今天你早点回家,帮忙开下窗户」的时候,车子就不应该回应。

若能做到这一点,主副驾就能同时跟车子对话了,而不是死板的「音区锁定」。

这样的细节很多,总体的目标就是:车子智能得就像坐在中控箱上的小天使一样,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还挺聪明、但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人的工具」而已。

显而易见的,要达到这个状态,既需要技术上的精进,也需要对用户体验的洞察 —— 甚至需要去分析不同用户的心理特征、情绪状态等

2. 辅助驾驶

首先要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市NGP,然后在人机共驾过程中学习用户的驾驶风格。比如面对加塞的不同情况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风格来回应:

  • 避让:直接避让,这是现在大部分辅助驾驶的策略。这个策略其实有待优化,一是让用户憋一肚子气,二是也不符合真实的驾驶风格。
  • 加速:冒着碰撞风险直接加速并排行驶,就不让对方加塞或过。
  • 先略微加速、再避让:先略微加速,赶上去一个车头的距离,观察对方反应。这是一个阻止对方超车、加塞的信号,正常情况下对方会放弃加塞。如果对方执意加塞,再避让。

实际上,第三种风格是最符合大部分用户的。进一步地,还可以细分为更多风格。辅助驾驶在适应一定时间之后,熟悉用户的风格,在法规与安全的界限之内模拟驾驶员的风格,让驾驶员觉得:这车子真是我的知己啊,每一步的驾驶策略都和我想的一毛一样

可以看出,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一是需要技术的深化,二是需要对用户体验的洞察,缺一不可

目前的一个反例就是P7的NGP,比如中环上一般开到80km/h,开到90km/h也不违规。用户一般设置为85km/h(实际车速81km/h),然而每隔几分钟,车子就自动调节到限速80,略有小雨不影响驾驶时会进一步调节到70。

此时,用户把限速再次纠正到85km/h,按理说这种信号很明显了:老子就要开85km/h,也不违规啊怎么了? 可是P7的NGP还是不依不挠地把限速再调整为70km/h,给人一种存心作对的感觉,太不爽了!特别是高速上,有时候突然从120限速到100,体验不好先不说,甚至会有一些危险。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策略是在法律合规性、企业风险与用户体验三者之间做权衡取舍。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但肯定有更优的策略比现在要好。目前,很多用户都把这个意见已经反馈给车企一年多了,现在没有改变。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缺少了对用户体验的洞察,技术的进步事倍功半

发布于 2022-10-18 07:37・IP 属地上海
张抗抗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