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么委婉吗?还是让迷途小书童来答题吧,
以前大发展,大繁荣阶段:中国大致有三类企业和制度+华为
第一类:广义上的国企,(包含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权力和垄断生存,俗称吃皇粮,特点:旱涝保收,稳定,摸鱼一生,幸福终生。
通俗的讲,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坏干好,一个屌样,以后僧多粥少,由于卷的多了,各种考核淘汰制又要来了,以后想躺不一定舒服了,但对于底层普通家庭孩子而言,背靠大树终归比外面闯荡要强。
第二类:外企,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技术代差生存,轻松实现利益最大化,特点:高福利,高回报,普通劳动者的付出和回报明码标价,能者多劳,能者多得。
第三类:大部分私企,实行的是封建主义制度,通过给国企和外企做配套,以低人工,低成本来给国企和外企做配套,在夹缝求跪舔求生存,特点:以老板为中心,以关系远近为半径的利益网,,员工皆牛马,企业能活多久完全取决于压榨员工的极限能多久,
企业生存发展四个字:开源节流,
既然竞争力弱,开源太费劲,那就只能节流,
最大程度压榨和剥削普通劳动者是生存法宝,卷员工是企业生存的公开秘籍。
华为类型的属于特例,占比较小,不予置评。
产业转移了,外企都拍屁股走人了,配套的产业链也被迫迁走了,顶上来的内资企业又是封建主义制度那一套,留下曾经一条龙底层配套服务业从业人员一地鸡毛。
大萧条阶段:大概率企业就只剩下一和三了,
由于僧多粥少,而公子们是不可能去私企当牛做马的,他们只会子承父业,空降,甚至萝卜招聘的方式,在第一类岗位里为世代为人民服务,
而底层人会一窝蜂都打破头,拼了命了往一挤,内卷加剧到狂卷阶段,
当然为了防止底层人去抢饭碗,第一类企业单位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普通人也越来越遥不可及。
那么普通人家孩子只剩第三类企业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你指望靠压榨员工骨血为生的封建企业主改变赖以生存的制度,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产业转移以后,作为普通底层人,何去何从?
最理想的就是进第一类企业,佛系躺平,可是想跟公子们抢饭碗,你疯了吗?
累活得你干,黑锅你来背,升迁你不行,苦力第一名。
而封建企业主真正实现了企业利润个人化,资产银行化,债务社会化、风险全民化,
底层人除了负责背债和分摊风险,一无所得。
所以担心的不是产业转移,而是随着产业转移后,这两帮吸血鬼,让老百姓从此没得选。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鲁迅《灯下漫笔》
迅哥儿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