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田导师、哲学界何同学、政治丁真这样评价阿尔都塞的《论再生产》:

毫无疑问这只是洗粉用的现代工业的馋赤品,回答者本身并不在乎对面是阿尔都塞还是阿尔冯斯、阿方索、阿里巴巴,《论再生产》也并不是用作打靶的标的物,随便替换成任何一本马列主义的典籍都可以,因为回答者推崇的此类所谓学术著作是类似《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历史分野》等南巡时代催生的古墓派。回答者自己就是意识形态机器学说的最佳注脚,其所批评的什么哲学不合格、论证不清楚、重复、诉诸权威、“如果不是一个目田儒棍那看这些有什么意义”、不可证伪,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回旋镖,扎的都是它自己罢了。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乐子。一直以来,这种无穷的追问、眼中有刺而看不见梁木都笼罩着正统学界的主流看法,区别无非是用学术范式撰稿,拽一些文词;这样的质疑本身也是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这些研究中也有值得思考之处——突出的例子便是构境者兵兵。
对《论再生产》和阿尔都塞困境的书写早有人指出:


“如果不是工人阶级、不信奉弥赛亚的马主义,那么这样的学说岂不是毫无价值?”“为什么这就是科学的,这就是真?”
作者王春明认为,这种无法解释的缺陷是由于阿尔都塞的主体性内生的框架造成的,阿尔都塞对传统主体性的解构没有超越传统,以至于本身必须完全依附主体性观念展开,否则就会直接瓦解。

作者认为,阿尔都塞理论指出的马主义是加工的史无前例的革命意识形态,在保留意识形态结构的同时,去中心化、去镜像化;但是这种单纯的逆反式断言并不能对主体性内涵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说明。
当然,这种批判与质疑能否真的直达阿尔都塞理论核心,仍然是未知的。至少有两个阿尔都塞在法国的精神废墟上行走:一个来自《黑母牛》,一个来自偶然相遇主义的天主教徒……
虽然最后的人生充满争议性与精神病人的标签,但是阿尔都塞并没有停止意识的再生产:
哲学的内在要求就是把许多不同的实践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但这就意味着它要处理大规模的阶级冲突以及历史的大事件,它要怎么做呢?它产生了一种范畴装置,把这些相异的社会实践置于它们的意识形态之下。哲学产生了一般性的哲学问题,通过这种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它就可以思考和解决所有的问题。最终哲学产生了许多的理论图景和理论形象,并以此超越了所有矛盾,把意识形态中相异的片段连结起来。此外,它还要通过理性的言说来保卫这一秩序的真理。
如今的统治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虚假的人权意识形态,甚至不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意识形态,而是自1850年起,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的逻辑论与数学化的新实证主义意识形态,再加上一些生物主义、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调味料。从这一点来看,如今苏联和美国的实际的统治意识形态,在实践中是非常相似的。
在当今的意识形态形势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真正的唯物主义哲学与正确有效的哲学战略结合起来,寻找一种能让社会前进的新的意识形态。(1988)
丧失霸权和统治权的时代,哲人王也许重要,但是无疑马基雅维利们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