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市场,华为在国内唯一的竞争对手是iPhone,而iPhone在国内的唯一竞争对手也是华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很多人说Mate50不是满血版,这点是对的,但说Mate50不是满血版,所以无法和iPhone正面抗衡,这句话是错的。
20年,台积电断供华为之前的四五月份,华为在5000-8000价位段已经超越苹果了,注意,是5000-8000价位段的高端核心市场,华为份额超越苹果。
当然,这个超越并不代表当时的华为已经在高端市场超越苹果了,一方面苹果有一部分的出货在8000+市场,也就是Pro系列,另一方面,iPhone每年的出货高峰是新机发布的九十月份,四五月份是低谷期,而那个时段是华为双旗舰的P系列的上新期。即便是不被制裁,到了新机季,苹果依然会反超华为,按年为单位计,华为在高端市场和苹果依然有明显差距。
但如果不是制裁,华为和苹果的竞争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全球市场的全面竞争,且华为的上坡势能非常明显。
18年,华为全球出货量超过2亿台,总量接近苹果,其中国内市场增幅15%,海外市场增幅60%,这个势头在19年Q1依然如此。
年中,华为被制裁,GMS断供,海外市场完全靠存量产品,依然做到了1亿台的销量,而国内则达到了1.4亿,年出货量2.4亿,总量正式超越苹果。
而在高端市场,Mate20系列生命周期大概卖了1700万台,但P30系列 6个月就卖了1700万台,这个量是全球的,也就是在19年的时候,华为已经可以做到Mate+P出货量5000万台以上,高端市场开始超越三星,总量也超越三星,成为苹果最重要的对手。
当然,事实没有如果,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Mate40整个系列生命周期内几乎都是一机难求,聊量已经没有意义了,P50则是命途多舛,哪怕是因为供应链变化而不断进行产品修改到上市,也依然是供货困难。
而Mate50,对于华为来说,最重要的有两件事儿,第一个是从这台机子开始,华为的高端市场开始回归稳定,目前的消息,明年的P60将会在春天的时候如期而至;第二是Mate50虽然因为制裁依然无法上麒麟芯片,也无法上5G,但在整体的供应链稳定上已经回归了健康状态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Mate50发布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台机子用的是8G1,也就是三星4nm工艺版本,而三星4nm工艺的问题大家也都很清楚。
这台机子的芯片代号是8425,而8G1是8450,8+是8475,从命名规则我们可以自然联想,这颗芯片是8450的4G版,也就是三星工艺,但实际上是台积电工艺。

这事儿的背后解释我觉得是,华为和高通的订单很早就下了,但一开始就是按照Mate50的产品周期选择的工艺,但因为时间原因,代号靠前了。
实际上,这个事儿也很好理解,坊间传闻,华为Mate50首批下的订单是600万台,这个量整个行业内除了三星,只有华为能给高通。
而目前的消息,首批600万台已经被华为的核心渠道瓜分了,且线上的京东和天猫几乎没有分货,追加订单总量据说已经破千万,后续很可能会二次追加。
注意,这只是中国市场的量,作为对比,Mate20系列的1600万台,是全球市场总量,且Mate20的起售价是3999。
也就是说,如今的Mate50,在整体市场认可度上,是超越了mate20系列的。
这个事儿此前我是没想到的,Mate50发布之前,我们在群里聊天的时候,我的看法依然是,Mate50系列想要恢复Mate10系列的市场认可度很难,但超越P50没什么问题。
说了这么多,回到问题。
一个市场里,不同价位段份额分布式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产品节奏会影响这个分布,但无法改变总的大趋势,所以,同价位的产品,必然会形成直接竞争。
实际上如果我们关注消费动向会发现,有非常多的用户就iPhone14和Mate50之间做选择。
目前的供应链消息,iPhone14 Pro系列的销售非常劲爆,但iPhone14&14 Plus遇冷,甚至于供应链已经传出了苹果可能在14&14 Plus上砍单,这种事儿苹果已经很久没发生过了。
在华为被制裁之后,除了SE这种支线产品,苹果的主力在供应链上的消息一直是追加多少订单。
至少在中国区,苹果很大一部分潜在用户需求就是被Mate50系列抢走了。Mate50系列首批600万台被瓜分完毕就很能说明问题。
如果在这样的形式下,Mate50还不能算是和iPhone14正面竞争,什么才算?
我拿到Mate50 Pro两天时间,具体的测试还没开始,目前的使用感知是,这台机子的完成度非常不错,尤其是基础的日常体验,发热控制和续航表现相当不错,要比此前的P50 骁龙版,或者P50 Pocket和Mate Xs2好很多。
这个一方面应该是8+本身的芯片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华为对于高通品牌的调教开始区域成熟了。
以及,今天的华为和三四年前有两个非常大的区别:
一个是整体的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不可同日而语了,这里最大的功臣我觉得是川普和美帝。一个被美国两任总统专门针对,整个美帝重点“照顾”的企业,在美帝制裁三年后,依然稳如磐石,依然可以创新,可以在多个领域引领发展的企业,这和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历史使命是天然契合的。如果这样不畏强敌,自强不息的企业都无法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我觉得这不是理性,是悲哀。
川普的代言是华为崛起实现跨越式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这颗皇冠的重量,在目前来看,中国的科技企业,似乎只有华为能承其重,实至名归并不夸张。
二是华为整体的产品生态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鸿蒙体系正在从框架走向成熟,在鸿蒙框架在,华为所能够提供的体验是其目前很重要的竞争力。华为已经走过了靠配置卖产品的阶段了,而这个恰好是终端品牌真正的生命力所在,什么叫终端品牌?就是终端自身的能力体现在产品上,为产品赋能,给产品定价,而不是供应链。
这个时候,华为在国内和苹果竞争,太正常了。
即便是全球市场,华为现在根本性的问题既不是麒麟芯片,也不是5G,而是GMS体系。而GMS体系最大的掣肘不是技术或者体验,而是垄断。
地图定位和支付系统是两个最核心的拼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服务,很难离开这两部分,但在尤其是欧美市场,支付和地图服务是离不开谷歌的,或者说,美帝垄断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命力和未来。
这个事儿其实不是华为的能力问题,而是全球大部分的国家的悲哀,因为他们未来的命门和想象力都被美帝拽在了手里了。
比如欧洲的用户,日常生活完全离不开美国的地图系统和支付系统,这是怎样一种感受?
但全世界不可能都被美拽在手里,美帝的地图和支付无法垄断把控的地方,都是华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