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人的中国文字知识普遍不过关。
准确的说,大部分人高中语文没学好,小部分初中语文不及格,小学语文都不行的不是个例。能有大学语文水平的凤毛麟角。这是我当了六年语文课代表的深切体会,同学们的语文知识过于炸裂。
由于语文知识不行,导致阅读莫言小说读不懂,以至于闹笑话。你说莫言阴阳领导,那是可能的,有的人居然能看出莫言吹捧日本人,那是脑子出了大问题。
莫言是怎么骂日本人的?看不出来,所以认为莫言在吹捧日本人。自己到了海边只会喊一句,啊大海,全是水!便以为别人也是如此。谁不喊大海全是水谁就是异类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是含蓄的文化,是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激流,是掩饰在斑驳日影中的星火,喜欢比拟、借代、双关,不喜欢直白、喊口号、声嘶力竭。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惧的是孔子一字褒贬。而大部分中国人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训练,看不懂。连鲁迅的杂文匕首都看不懂,更不要说莫言的长篇小说。比如,知乎有关莫言的回答里,有一段是长期拿出来鞭挞的,就是日本人接生:
中午时分,成群的日本兵涌进上官家的院子。马兵们从厢房里找了一个笸箩,把花生端到胡同里,喂他们疲惫不堪的马匹。两个日本兵押走了马洛亚牧师。一个白鼻梁上架着金边眼镜的日本军医跟随着他的长官,走进上官鲁氏的房间。军医皱着眉头打开药包,戴上乳胶手套,用寒光闪闪的刀子,切断了婴儿的脐带。他倒提着男婴,拍打着他的后心,一直打得他发出病猫般的沙哑哭声,才把他放下。然后他又提起女婴,呱唧呱唧地拍打着,一直把她打活。军医用碘酒涂抹了他们的脐带,并用洁白的纱布把他们拦腰捆扎起来。最后,他给上官鲁氏打了两针止血药。在日本军医救治产妇和婴儿的过程中,一位日军战地记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拍照。一个月后,这些照片做为中日亲善的证明,刊登在日本国的报纸上。
本来这段很好理解,日本人杀光了全村人,又拍照接生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残暴和伪善。
但是仅此而已吗?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水平,而不是莫言的水平。
莫言的水平在于“军医皱着眉头打开药包”中的“皱着眉头”四字。
军医为什么皱着眉头?因为他看不起中国人,并不觉得接生是一件好事,感受不到人类看见小生命时共有的喜爱之情。而医生本来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日本帝国主义思想的已经破坏这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人类基本情感。区区四个字,藏着莫言几十年的文字功底,很多人根本接不住。
但是在小说领域,莫言也就这样了,JUST SOSO。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莫泊桑,马克吐温,在这些大家面前,莫言就是一个普通作家。
但是就这么一个普通作家,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都读不懂,搞出什么莫言吹捧日本人的笑话。用鲁迅的话来说,几十年来的教育进步,中国人的素质提高,不幸全被这些笑话抹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