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先锋队理论,就是用一个精英政治集团,或者说革命家组织代替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并且以工人阶级的名义维护政治统治。
并且在这个先锋队组织之中,其组成的政党,不再是西欧式的松散的政党,而是有着极强的纪律约束,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架构。
列宁这个观点,当时遭到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反对,因为这个观点与西欧的布朗基派和俄国自身的特卡乔夫非常类似。
为什么列宁会提出这个先锋队理论呢?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列宁认为,如果是自发的工人运动,只会沦为工联主义。什么叫做工联主义呢?
其实我们对比波兰转型就能知道,波兰转型是依靠团结工会运动。这就很奇怪,为什么波兰的工人运动,最终就完成了夺取政权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波兰工人的敌人,是“国企”,国企是所谓企业和国家融为一体的结构,所以你反对企业,就是反对国家。
在当时的波兰转型中,波兰工人从来不提私有制的要求,相反是波兰政府不断地要求私有化。波兰政府之所以要求私有化,是因为波兰政府知道,如果自己能够与企业分裂开来,自己就可以独善其身,不再被工人针对。
而在西欧的社会中,企业和政府是分裂的,政府不能控制企业的运作,所以工人反对企业,与政府没有关系。所以西欧式工人运动,从来不是反政府的力量。
当然,从事实来说,西欧式议会制,最终就完成了工会上台执政的事实,例如说英国工党,就是英国的工会组织,最终夺取了政权。
但是列宁却不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夺取政权是正当的,因为他认为这样的结果,仍然是所谓“资产阶级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排斥其他一切政党,只能允许自己这个党派存在,并且取消所谓市场经济。
那么这里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列宁误解了马克思的“权力”观点,这也是很多人遵循列宁,误解了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国家”的“权力”在什么意义上成立。
马克思说
可见,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权力也统治着财产。”这就是说:财产的手中并没有政治权力,甚至政治权力还通过如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等等办法来捉弄财产。
现代的资产阶级财产关系靠国家权力来“维持”,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因此,哪里的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哪里的无产者就必须将它推翻。无产者本身必须成为权力,而且首先是革命的权力。
其实,如果资产阶级从政治上即利用国家权力来“维持财产关系上的不公平”,它是不会成功的。“财产关系上的不公平”以现代分工、租代交换形式、竞争、积聚等等为前提,决不是来自资产阶级的阶级政治统治,相反,资产阶级的阶级政治统治倒是来自这些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布为必然规律和永恒规律的现代生产关系。因此,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复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如1794年时就是这样)。
这段话非常重要,
首先马克思区分了两种权力,一种是政治权力,也就是政治通过权力和暴力的方式,可以随意地支配他人的财产、生命。也就是说所谓专制统治那一套。
另一种叫做财产权力,并且马克思认为,现代的资产阶级财产关系靠国家权力来“维持”,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
但是这句话比较难理解在于,所谓资产阶级的维护,是什么意义上的维护?是类似于阴谋论意义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共济会”那样的维护?存在着一个整全的组织模型,从而在背后操控所谓政治(我们很多人,乃至于很多教马克思的老师就是这么理解)。
但是马克思马上就说,不是这样的,他说
财产关系上的不公平”以现代分工、租代交换形式、竞争、积聚等等为前提,决不是来自资产阶级的阶级政治统治,相反,资产阶级的阶级政治统治倒是来自这些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布为必然规律和永恒规律的现代生产关系。
说穿了,马克思理解中的“资产阶级权力”,指的是国家维护私有制的存在,以及维护调节市场经济的存在。
这一点非常重要,重要在两个方面
其一、一些中国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声称,只要国家去调控市场经济,或者说国家进行再分配,就是所谓“社会主义”的行为。但是在马克思看来,恰恰相反,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行为,因为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
其二、一些阴谋论者,包括列宁,他们会把所谓资产阶级统治,理解为资产阶级在背后操控政治权力,所以他们会声称民主政治是虚假的。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这也是错的,资产阶级并非在背后如同蜥蜴人、共济会那样操控政治权利,只不过他认为,这种政治权力由于是用来维护私有制的存在,所以他才是“资产阶级权力”。
但是由于列宁错误地理解了所谓“资产阶级权力”,所以他会以一种有样学样的方式,缔造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群体,似乎资产阶级国家,也有一群高度组织化的群体在背后操控一样。
第二个原因,就是革命需要。
先锋队组织,其实在各个国家革命历史上,都存在过。譬如说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就是会党制。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这个党要求完全遵从孙中山的要求,是一个典型的会党制的组织模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党组织,就是因为俄国革命过程中,不能存在合法政党,并不能通过合法选举的方式上台,只能通过这种地下组织秘密地进行活动。
但是1905年革命以后,沙皇其实放开了限制,沙皇声称只要是非恐怖主义的政党(也就是列宁式的政党)就可以参加国家杜马,也就是议会。但是当时的各个政党都认为,这是和平,渐进地完成转型的方式,但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依然反对这种做法,并且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
其三,就是阶级意识论。
列宁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从传统的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分析,开始转向了阶级意识的讨论。
其实所谓的“阶级意识”并不稀奇,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就是如果一个组织在高度严酷的社会中进行所谓革命,而革命屡屡受挫的情况下。
他们一定会设想,为什么革命失败呢?不是因为物质条件,社会博弈等等客观条件。而是因为被“骗”。
就好像在心理学中,存在一些习得性无助的人,会出现精神分裂,分裂出其他人格来保护自己一样。大众心理也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思想家严厉地反对天主教,就是认为天主教是欺骗人的团体。中国五四运动,为什么激烈地批评国民性,批评孔家店,本质上也是如此。
所谓阶级意识与中国的“劣根性”其实是同一层次的思维水平,说白了就是不考虑某种具体的,客观的条件,寄希望人们一下子脑子都清醒起来,然后就开始反对专制。
这种模式,非常容易沦为“圣人论”,也就是说区分出一大批被骗的群氓和少部分的“先知”,这种圣人论,就会沦为精英主义。
原本的马克思主义是平民主义的,但是列宁以后,包括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都弥漫着精英主义氛围,就是你们是被骗的,需要人启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