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作为汉族人,吴三桂造反时你选择帮他还是帮满清?

简单
5个点赞 👍

写在前面的话:我为什么要帮人中之屑吴三桂?我为什么要帮清朝?我看着两方人脑子打出狗脑子难道不香吗?看着吴清两方像野兽一样厮杀,像野兽一样死去确实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还有,本回答中的某些人,完全不顾吴三桂是汉奸的历史事实,反而随意拉黑别人,我真的怀疑万一有战事的某天,你们真的会成为新时代的吴三桂。比如


我为什么不帮吴三桂,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在一次次的背叛之后完全没有了政治信誉,一个没有政治信誉的人中之屑根本不值得信任,谁知道他会不会表面上反清口号喊得震天响,然后背地里打算出卖你作为自己荣华富贵的投名状?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吴三桂造反时发布的檄文,本文以 《吴三桂檄》为底本,参酌 《吴三桂檄书》等文本,依明清时期的语境及行文方式,拾遗补缺,校勘复原,加新式标点,《檄文》原文本如下: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悉知。

本镇深叼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 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 东宫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 普天之下,竟无仗义之师,勤王讨贼,伤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

不意狡虏遂尔,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庙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讬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兢惕者,蓋三十年矣。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 道义之儒,悉处下僚; 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 水惨山愁,妇号子泣,以致彗星流陨,天怨于上; 山崩土裂,地怨于下; 鬻官卖爵,仕怨于朝; 苛政横征,民怨于乡; 关税重征,商怨于途; 徭役频兴,工怨于肆。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勷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刻期并发。移会总统兵马上将军耿,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等,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长驱潞水,出铜驼于荆棘,奠玉灼于金汤。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愤,振我神武,湔彼臊氛。宏启中兴之略,踊跃风雷; 建画万全之策,啸歌雨露。倘能洞悉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犬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捣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若有生儒,精谙兵法,奋拔岩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量才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著者,仍留住所,催征钱谷,封贮仓库,印信册籍,赍解军前。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凜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 天下幸甚!(本檄文来自《清史研究》2017年8月第三期《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


这篇檄文文采还可以,但是它解释不了如下问题:

第一:吴三桂已经归顺了大顺,可是又立刻反叛大顺,与闯王刀兵相见,可是没多久就被打的狼狈不堪,便跪降多尔衮献关,多尔衮令吴按照满洲习俗剃头,并出兵打败闯王,导致吴三桂父亲及家人39口被杀;

第二:杀害永历帝父子,并且杀死了想要拥护永历帝造反的满洲官兵;

第三:假惺惺地上书清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他。康熙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不久后吴三桂诛杀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结果留在北京的儿子被杀。

以上都是历史事实,不知道某些人如何反驳?就算吴三桂真的有些许所谓的“良心”,为何不联络南明反清?为何不联络国姓爷反清?为何不联络夔东十三家反清?为何不联络李定国反清?反而做了清朝最凶猛的狗,残忍杀害了永历帝父子。自己造反之后,居然自己建国号称皇帝,全然不知羞耻为何物。

更新

我最早在知乎上看见洗白吴三桂,说吴三桂反清就是正确的,要求汉人无条件支持的是

,朝鲜人见到的吴三桂部下 - 朱世巍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52,我已经在这篇文章下的评论区对他的观点他提出了反驳。可实际上,朱世巍的这篇文字其实来自于《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的一篇文章《乱臣、英雄抑或叛贼?从清初朝鲜对吴三桂的各种评价说起》,作者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葛兆光。朱的文章《朝鲜人见到的吴三桂部下》实际上是对《乱臣、英雄抑或叛贼?从清初朝鲜对吴三桂的各种评价说起》的有意节选。根本就没有节选此文的最后一部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虽然,一个叫做卢以渐(1720—1788)的朝鲜文人想起了吴三桂的时候,还偶然地联想到图谋恢复汉室不幸身死的三国蜀汉名将姜维,但是,他还是觉得,吴三桂究竟不能算姜伯约,因为他“终作开门纳贼之人

编辑于 2022-07-18 23:27・IP 属地江苏
我是一条大蟒蛇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