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刘早年经历和他id为“shipship”的账号在贴吧上的发言,我认为他至少在写作前中期是没什么“精英主义”的具体概念的——他只是想写爽文。
当然,这里的“爽文”指的并不是那种仅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厕纸文学,而是一种相当古老的、宗教元素浓厚的文学主题——“先知受难”。
什么是“先知受难”呢?其实这个题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为了详细讲解什么是“先知受难”,我会将整个故事拆开,依照故事里的通用元素,或者说“套路”,来再讲一次这个故事:
1. 苦难:因为背叛了神,人是有原罪的,所以只能在人间受苦。
2. 先知:耶稣是神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世主。
3. 拯救:耶稣展现了神迹,从苦难中解放了一些人。
4. 受难:耶稣被背叛,钉死在十字架上。
5. 显圣:耶稣复活,被感召的追随者开始大规模地传播福音,拯救世人。
依照这些元素,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先知受难”故事的模版:
世界上存在着某些不讲道理的灾难,一个“先知”得到了解决灾难的方法。“先知”解决了部分灾难,然后遭遇挫折,蒙受苦难。最后灾难被解决,证明先知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把这个模版套进刘写的小说里,验证一下是不是契合。
虽说有了成型的故事模版,但是这个模版未免有些无趣,对“先知”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够立体,那怎么办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反衬”。具体地说就是塑造一个与先知对立的角色——愚蠢、麻木、深受苦难需要拯救的人群。这个角色在剧情里的作用就是在开端里受苦受难,在发展里不信任先知,在高潮里折辱先知,最后在结尾里被先知拯救,幡然醒悟,追悔莫及。也就是“追妻火葬场”和“抱憾终生”文学类似的手法。
所以说,很有可能刘并不是想在他的作品里宣扬什么主义,而更像是通过写一群傻X来衬托“先知”角色的光伟正。
编辑于 2023-12-21 17:11・IP 属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