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美团外卖拼好饭,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呢?你用过吗?

小唐子子
278个点赞 👍

前几天,我在深圳湾,想点个外卖,打开美团时,居然看到 “拼好饭”入口,内心非常震撼。“拼好饭”踏进“深圳湾”,这剧情,相当于外卖版的流星花园,“杉菜踏进了贵族学校英德学院”。在按照城市建设、城景风光、进驻企业、周边商圈,是要被划分到《小时代》的地方,在均价50+的餐厅外卖包围圈里,“拼好饭”是怎么生存的……

因为好奇,我点开了拼好饭页面,带着像要去逛外卖的“古董玉石市场”的警惕:担心售卖的东西真假、好坏难辨;怀疑进驻的餐厅长着只能“网恋”的脸; 表面占便宜实际全是坑……没想到,进去的感觉,像到了外卖的“奥特莱斯”,都是“熟悉的面孔”,日常也会点的“大牌”:Tims马记永、汉堡王、老乡鸡……然后,标价低到,比起用“降价”,动词用“”形容更恰当。甚至还有个位数就能吃的连锁正餐、奶茶、小吃,比如库迪蜜雪、老乡鸡、塔斯汀……

拼好饭上线大牌外卖,“爆品一口价”专区,上美团搜【606拼002】,或者点击下方卡片,跟胖崽一起下单,1.9元起吃大牌

广告
【美团拼好饭】大牌外卖,天天低价,0起送费0配送费,低价吃好饭!

爆品一口价卖的,不是“穷鬼套餐”,这价格的近义词应该是“霸王餐”。

Tims的鸿运蛇果美式,我之前用了买一送一的券,叠加95折优惠,亲自去拿,算下来,竟然没有“拼好饭”便宜?!

多重优惠下的购买价
“拼好饭”标价

更离谱的是,几块钱的外卖,还免配送费,要知道,我日常点外卖,看到4.9、3.9、6.9……这类数字,一般旁边都带着提示——“还需4.9、3.9、6.9……元达到起送价”。

因为我既不是“商家”,也不是“骑手”,所以当时对“拼好饭”的直接感受是——“怎么可能有这种好事”,毕竟“又便宜又好用”的,除了“公司里的我(们)”,不敢想还有其它同类存在。

但想了一下,“拼好饭”的现状,很像“咖啡”的过往。咖啡一杯卖30+也不是很多年前的事,10元以下咖啡刚出现时,虽然迅速占据年轻人消费群体,引起舆论,但主流市场一片不看好与看不上,结果现在平价咖啡既是主流,也是潮流。平价咖啡品牌也没有“亏”到倒闭,反而越来越多。

所以我觉得,当大量连锁餐饮也进驻“拼好饭”,“拼好饭”就肯定不是“亏钱买卖”,“拼好饭”的便宜,也不可能靠“偷工减料”、“压榨商家”、“剥削骑手”做到。它一定是有道理,有逻辑,有可持续发展性,是通过算法提高效率,让每一份饭获得“精算过的极限性价比”。

“拼好饭”,拼的是“饭”,更是“人”

大家都说,跟传统外卖比,“拼好饭”就是从“零售”转为了“团购”,但我想了下整个流程,跟“团购”主靠“拼大量的货”,以获得“优惠价”相比,还是有差别的,外卖的“拼好饭”,拼的是“饭”,更是“人”。传统外卖模式,1个人下一个外卖单,需要一个厨师做,一个骑手送,而“拼好饭”多人同时拼单,集中时段下单,同一片区集中配送,等于几个人,只需要一个厨师做(一锅炒),一个骑手配送,通过平台跟大数据智能化调配,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的摊薄,比食材成本的摊薄,更重要。

“拼好饭”,让利的是效率,不是人

“拼好饭”里的餐饮品牌多,但每一家餐厅,上架的食品种类并不算多。不太恰当地比喻,我认为在“拼好饭”模式下,餐厅已经不是餐厅,是“工厂”,食材进货量更可控,同一食材大量进货压缩成本。厨师也变成了“打螺丝钉的”,追求的是高效率,批量制作、标准化流程,快速出餐,所以最终的成品饭也是“工厂价”,肯定是最便宜的。

另一方面,骑手从“专车司机”变成了“拼车司机”,别看对于“乘客”来说,“拼车”付的费用少了,但从“司机”角度,去同一个目的地搭载更多“乘客”,花同样时间,赚得不一定比“专车司机”少。

“拼好饭”,不精致的一日三餐

好像现在提到“拼好饭”,有一种调侃的意味,但在我看来,同一家店,拼好饭跟贵价外卖的差别,就是“大城市的精英”过年回乡前后的形象差,只是减少了精致的外壳,本质并不会有啥变化。如果没点“拼好饭”时,多花钱的外卖不会让人产生虚荣感,那点“拼好饭”时,就无需因为少花钱,而有羞耻感。

上美团搜【606拼002】,或者点击下方卡片,跟胖崽一起薅羊毛,1.9元喝蜜雪、9.9元大牌通吃!

广告
【美团拼好饭】大牌外卖,天天低价,0起送费0配送费,低价吃好饭!

一家探店时给过优秀的咖啡店,它的标语是“只为1%的人提供咖啡”,虽然我还蛮喜欢它家的口味,但日常我就是那“99%”,去Manner都要自带杯减5元。

我希望“拼好饭”的未来,是平价咖啡的“现在”。

胖崽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