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几条排前面的答案,只看到两条和自己三观符合的,也随便说几句吧
这事儿应该基于两个外部大环境多种情况下才具备讨论价值,单独一句话没什么意义。
大环境前说说降薪,如果企业实证经营不善,国家是允许裁员和最低降至当地低保水平的。
再说大环境
- 国家范围>某个行业>这个行业某个产品
- 企业范围>产品线>某个事业部
至少有这6个层级,我个人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点的观察结果是董小姐指的恶劣乐观角度上看应该是指国家范围家电行业持续走低。保守角度那就是全国制造业走低了。
在这个前提下,这个降薪不减员的政策体现的是她对格力社会责任的实践了,冒的是损害企业中长期发展的风险。因为有的企业可能是会把所有锦上添花的岗位都裁掉去给核心人员加薪保存自己火种等冬天过去抢先发去搞死别人的。
大环境差,整个行业都在搞精简,你怎么再就业?你怎么拿赔偿回家美滋滋?尤其是非通用岗位上工作了5-10年的专业岗位? 这时候企业愿意走分摊风险政策怕是你第一个说好。
醒醒吧,天天拿自己当个人物,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除了那些生产一线的员工,还有真在搞开发的(包括逆向工程),真在搞工艺的(自己写Spec自己管项目的),财务和行政后勤,剩下的岗位都是花活,你自己判断清楚你到底是流程性岗位还是实践性岗位先好吧。
我的观察结论是大多数大型企业都是流程性岗位吃香,实践性岗位往往不行。就说很多企业的开发,800-1000人,里面真正在做engineering的有50%都算高的。 多数都是在搞process。技术都沉淀在供应链上了是吧,你们没发现最近越来越难和国内供应商打交道了么? 人家不再予取予求了是吧。没想过为啥吗?
真到了破釜沉舟的时候,企业会留下的恰恰是很多高薪人才看不上的那些lowb,淘汰的反到是平时光鲜的假人才。到那个时候,基本财务和法律要求框架内,流程会被精简到最低,中间这些靠流程和整合资源吃饭的都得挨饿。自己岗位是真value-added还是假的,自己还没点数么?
一个20000人的制造业,里面经理以上干部能有多少人? 核心技术know-how有多少? 一线普工基本就是按照产能要求配置? 你在这里面占万分之几? 你是经理或以上干部或者核心know-how么?如果是,那你随便玩,企业只要不倒闭你都稳,你是么?
再者把人裁了,给你保工资,那普工不要吃饭的? 你觉得一个月30000降成20000你辞职,辞好了,市场上现在最不缺的恰恰就是高薪的流程工种,你让我30000找个30-40岁的好开发或者好ME,一个有经验有大局观务实的项目经理来我都头疼的要死,甚至是10000要我去找个好的焊工、车工、叉车司机或者有敬业精神有自我成长能力的装配工我都要头疼一阵。但你要是让我30000找个管工程的,管流程的,搞资源整合的经理或者白领,有的是人来应聘。
民用品行业,这么个公式:|硬技能-软技能| 单项分值越高,差的绝对值得分越接近0你就越是人才。
不景气大家一起勒勒裤腰带,有什么问题么?覆巢之下,普通人,老老实实的支持董明珠的说法吧。你并不是万千红尘中的那枝独秀。假如真的就到那么严酷的经济寒冬,那么能有一家可以保证自己和家人饿不死的单位,才是真的幸福。 我相信以党妈的统治力是不会走到那一步的,只是对现在制造业越来越多靠跳来跳去涨工资的坑蒙拐骗型人才和很多制造企业把这种人的位置放在普工之上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