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2个

如何看待 2022 年 1 月 4 日美国 25 小时新增新冠确诊 102 万例?

沉默的鲸鱼
63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刚回答了知友的问题——


既然相关,不妨把我年前的【警告】再警告一次:

奥密克戎毒性也许不及 Delta那么夸张,

尤其是在嗅觉味觉方面。

但如果这样就认为奥密克戎的毒性降低到了流感的程度,就有点盲目自信了。


虽然目前很多报告一再强调住院率降低,

但是这些报告都有一个局限性,或者说缺陷——

人口的免疫力差异性。

就像我上面说的,大部分人的抵抗力在加强。


但是,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像中国这样,

长期控制住疫情,感染率只有 0.009%

美国 16.5%,每 6个人就有一个被感染。

而 Omicron的出现,再感染风险急剧上升

群体免疫在日新月异的新冠突变面前不值一提。

但被感染过后的康复个体,体内免疫力是有的,

如果无法排除“再感染”这个重要因素,

只看表面的住院情况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比如早就前几周南非某医院的住院情况报告,

表明 70%的患者轻症——

福奇称奥密克戎毒性可能偏低 ,南非报告显示大多数患者不需要依赖氧气治疗,这意味着什么?


当时我也说了,样本量太少,不如让子弹再飞会儿。


而如今很多报告最大的局限,

就是忽略了“再感染”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重要?看下面这张图你就明白了——


两针疫苗在Omicron面前毫无招架之力[1]

而超级免疫个体的血清中和能力状态最佳。

超级免疫个体:感染后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感染。


所以现在的情况会不会更倾向于——

超级免疫个体(疫苗+突破)>加强针个体>感染后康复个体≈两针疫苗个体(6个月内)>两针疫苗个体(6个月后)>未接种疫苗个体

所以最近我发现挺多在国外的朋友开始打疫苗,第三针第四针(甚至混打)不在话下。


而我过目打加强针的有多少?恐怕大部分还是处于两针疫苗个体(6个月后)吧。

而且,别忘了和开放的欧美国家不一样,我们可是有 99.99%没被感染,更不用提超级免疫个体了。

这种情况下,还能以其他国家的住院率为参考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既然无法排除再感染案例,

是不是可以看看全都是突破案例的呢?

比如以下同样是南非的一份报告,

也可以得出类似的“轻症”结论——


这份报告的病例均来自参与 Sisonke 3B期 Ad26.COV2.S疫苗试验(强生的一款疫苗)。
数据收集于 2021年 2月 17日至 12月 15日。
研究中每个疫情时期的持续时间为 Beta(89天)、Delta(180天)、Omicron(30天)。


研究结果显示[2]

① 总共发现 40,538个突破病例,其中 Beta期间为 609个,Delta期间为 22,279个,Omicron期间为 17,650个;

② 截至 12月 15日,Omicron期间的每日感染人数是 Delta期间观察到的高峰期间的 3倍

Omicron期间与 Delta期间,每日病例数和住院人数的对比


③ 但是,与 Delta时期相比,在 Omicron期间,每日病例数和住院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步(脱钩)。


这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真的是 Omicron导致轻症吗?


不急,我们先来看看突破案例的住院情况——


与突破性案例相关的住院人数为 1,914人,分别为 77(Beta期间)、1 429(Delta期间)和 408 人(Omicron期间)。

在 Omicron期间,住院的病例 91%是普通病房护理、6%是高级护理、3%是重症监护、16%需要吸氧、0.2%需要呼吸机。

Delta期间,89%是普通病房护理、4%是高级护理、7%是重症监护42%需要吸氧、7%需要呼吸机;
Beta 期间,78%是普通护理、7%是高级护理、16%是重症监护43%需要吸氧、8%需要呼吸机。


而且,与 Beta和 Delta相比(5-6天),Omicron的中位住院时间(3天)显着缩短。


这么看下来,Omicron好像真的有导致轻症的可能?


但是……

这份研究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


① 病例年龄段的影响

与 55岁以上年龄组相比,Omicron显著感染了 31-54岁年龄组的人,整体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得重症的几率相比老年人要小。


如果 Omicron来了,我们大部分老人等易感人群该如何保护?况且奥密克戎一旦进来,儿童感染是个大问题。


② 病例基础病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基础病对新冠的重症影响极大,而从年龄段的年轻化大概可以猜出来——Omicron病例的基础病比例相比 Beta和 Delta都是比较低的(emm~除了 HIV)。


所以去除了基础病这个导致重症的关键因素,轻症的可能性就大了。


③ 别忘了我们的大前提——突破案例。

虽然突破案例不是再感染案例,但疫苗的免疫某种程度上可能和康复后的自然免疫相比较。


如果接种疫苗之后,体内的免疫力相比未接种的普通人,是不是得重症的几率变小了呢?


我之所以举这个典型的报告,是因为我们目前看到的“轻症”报告确实忽略了很多因素,比如——

年龄、基础病、疫苗(突破案例)、再感染等等~


我们看到了一个表面的轻症,却忽略了 Omicron可能暂时被“压制”的内在毒性


以 Omicron爆棚的感染性和优秀的免疫逃避机制,感染人数会指数级增长(已经是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有效性减弱,大部分易感人群被真正触达,那时候我们也许会说——

我们都被新冠骗了,Omicron一点儿也没变弱。

我想,这个结论至今仍适用于中国大部分未被感染的人群。


我是 @39健康网 (公众号同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疫情&疫苗科普,可以持续关注我【也可以关注下面的疫情&疫苗】专栏。


1 月 3 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9 例,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12 月 31 日河南洛阳发现 4 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情况如何?


新冠疫苗第三针有必要接种吗?


西安少部分新冠感染者有间歇性排毒现象,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对疫情防控会带来哪些影响?


西安疫情源头锁定境外输入,病毒隐匿传播了 11 天,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截至12 月 27 日单日确诊新冠病例首超 50 万,美国失败的不止抗疫,目前美国疫情情况如何?

39健康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