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说过「爱具体的人,而非爱抽象的人」这句话的人,生命中绝不应该质问过「你爱国家,国家爱你吗?」这句。因为你对服务于国家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抽象的人。爱你是需要人来执行的,这些人是受价值取向影响的,你不会以为国家真是机器吧?
若都照你说得来,他们应该多爱自己身边具体的人,把钱和业务往自己家搬。而你在空中螺旋7200度爆炸,也不过是一个抽象数字消失罢了。
但很可惜,这两句往往出自同样人群之口。逻辑上是矛盾的,动机上是统一的。都是看不惯任何不把利益往自己口袋塞的一切言论。
很明显,贪官都不爱抽象的人,钱都给具体的人花了。
在曲婉婷她妈眼里,东北没有暖气的下岗职工只不过是遥远的数字而已,而她那个给加拿大市长当小三的女儿是无比具体的。她宁死不退赃款的母爱,你感动不?你能带着零下三十五度没暖气的下岗工人一起感动不?发抖的时候记住,你们就是她的宏大叙事,你们就是抽象的人。曲婉婷他妈为你点赞,周公子长辈为你点赞,鲶鱼爷爷为你点赞。
爱抽象的人,是一种更为高等的能力。这个能力包含了认知抽象人群的时候是准确的,爱是值得的,形容时是穿破信息噪音的,不会失去人格的平衡,更不会助纣为虐。
爱抽象人而耽误爱具体人,是因为你能力不足,却强行上马。齐家不成,就开始治国平天下。具体人太难搞定,就从抽象人群逃避责任。这种人日子过不好,只能怨自己,不该怨抽象的人不能爱。
还需要这种“爱具体人”这种话来“醒悟”的人,通常是接触社会太少,高度依赖键盘,执行能力低下,问题解决能力太差的i人社恐患者。我不得不提醒你们一下,就你们这个社交面儿,你们是更大概率是别人的“抽象人”,别人若以你当前价值观判断,你才是出了事必须被抛弃的那个。
所以该爱哪种人,从来都是看你的身份是什么,你现在缺的是什么,从来不存在统一的观念。
就说公共场合抽烟这事吧,你拒绝让陌生人吸二手烟而遵守这个公德,并不需要你真的具体得知道吸了你二手烟的人呛得多难受,你不需要触发心理的共情机制,就可以为这个文明添砖加瓦。这是家教,这是文明,这是好习惯。
同样的,我们很喜欢假设一些有对比冲突的场景,比如你不在公共场合抽烟,却在家里抽烟把老婆孩子呛坏了,家人让你出去抽,你却说那样没有公德。这并不代表抽象的人不值得你爱,只代表你是个虚伪逼。公德没有错,你家人更没有错,错的是你太弱了,自制力弱,分辨是非能力弱,解决问题的智慧弱,你弱上加弱,却要怪罪个什么东西。于是乎,你非要让什么具体的人和抽象的二选一,来假装自己多么迫不得已。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你对外人没责任的时候,你可以选家人。在家人妥善安排的时候,你可以选外人。抱着一句“永远选家人”的至理名言痛哭流涕,我只能拍拍你肩膀说“节哀”了。你这不叫觉醒,你这叫哭丧。人好好的,不能哭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