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2日,蔡元培和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古应芬、陈果夫、李宗仁、黄绍竑8人,在上海召开“中央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蔡元培任主席。会上,吴稚晖提出,“以非常之处置,护救非常之巨祸”。蔡元培拿出《共产党祸党证据及共产党在浙祸党之报告》,让委员传观。会议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还审定了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各省党员应进行看管的共产党人名单,共计179人。这份名单,包括了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等中共领袖。”会议通过了吴稚晖提出的弹劾文告,要求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采取紧急措施,将各地共产党员由军警加以逮捕。4月3-5日,蔡元培和蒋介石、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在上海连续举行秘密会议,策划反共清党。
1927年4月9日,蔡元培和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等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名义,联名发表了‘护党救国’的通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屠杀5000余人,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此期间,国民党特务在上海街头抓到穿西服、口袋插钢笔的人,就能当作共产党处决了;地方上地主乡绅反攻倒算,残酷虐杀基层干部,很多国民党左派、农会干部都被当作“共党”杀了。

1927年6月6日,蔡元培主持召开清共会议,通过了一份通缉名单,当时的中共高级领导人,全部名列其中;蔡元培参与了名单的审阅、定稿。
1927年12月13日,蔡元培表态支持蒋介石,说蒋介石“功在党国,此次再任艰巨,自极赞同。余意蒋先生复职以后,必能将所有军队凡立于铲除共党、打倒军阀之旗帜者,结合为一。现在武装同志大家都应觉悟,同心努力,一致为铲除共党、打倒军阀之工作。此外种种皆不足置虑也。”
1928年2月8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蔡元培又领衔提出《为防范共党扰乱阴谋之提案》,声称“中国国民党虽经实行反共、分共数月如兹,但现在共产党扰乱中国之计划行为,仍甚猖獗,证据确凿,不得不加以制止”。
蔡元培的阶级属性
作为光复会元老,蔡元培和资产阶级毫无关系,他连自由民主共和都不太支持,他的政治理想只是推翻满清政府,接下来做什么,他也不太关心。
蔡元培这样的人,你让他们接受共和体制、议会政治,他们勉强可以接受,因为这种“民主选举”方式,依旧可以保证他们这些乡绅乡贤进入政坛,你看“民国”建立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路“议员”,不还是满清的老官僚、老乡绅、老地主知识分子嘛,有的人在大清的时候当总督,“革命”的时候把顶戴花翎一摘,辫子一剪,立马就成了民国的督军、大帅了。
如果太平无事,这帮人会支持建立高等学府,给教授开高工资,支持研究学问,甚至支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支持研究马克思主义,他们甚至也会口头上同情“劳工”......
但是你指望这帮人能够理解被压迫被剥削最深的工人和农民?理解布尔什维克的主张?理解工会、农会?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其实你宣传打倒资本家,他们可能还并不介意,因为他们不算什么资本家,他们也不懂啥是资本家,但是你如果宣传减少地租、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那就要了他们的命了,谁是地主?谁是土豪劣绅?他们恨不得把你剥皮点天灯。
这就叫“阶级矛盾”和“阶级仇恨”,平时可以温情脉脉和你讨论学问,但你动了他们的剥削、压迫的统治根基,他们是要杀人的。
对于“反共”、“清党”这段黑历史,蔡元培本人是坦诚的,1934年1月9日,蔡元培读到香港《平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在谈到清党运动时,着意为他解脱,而将责任全诿于吴稚晖,他阅后在报上批语曰,此文“于我多恕词,而于稚晖多责备。”意思是——我干的,不要全怪吴稚晖。
“清党”中,他坚定站在蒋介石一边,因为他当时也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政治利益和蒋介石集团是绑定的,而且他原本就支持“政治强人”的铁腕强权,所以就押宝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为了维护蒋介石,他出面平息学生们对“不抵抗政策”的怒火,甚至还被愤怒的爱国学生打伤住院。
然而后来在国民党内斗中他不断被边缘化,地位远不如吴稚晖;抗战中,他又发现蒋介石不过是个帝国主义的“石敬瑭”,不符合他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于是又开始“反蒋”。
他后来和蒋介石决裂,和宋庆龄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过大量国民党左派、共产党、进步人士,包括牛兰夫妇、陈独秀、许德珩、侯外庐、刘煜生、廖承志、丁玲、罗登贤、陈赓、余文化、陈广、陈淑英等人,他还试图营救过瞿秋白,也公开为被蒋介石残杀的杨杏佛喊冤......这些也是事实。
晚年他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1939年8月,他在病中阅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其夫人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他读的很认真,在日记上记下了每一章的标题,还特别记下:“其第三章中有‘共产党基本政策’、‘论对日战争’等节,述毛泽东的意见,颇详。”“第五章之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对于中国前途的希望,说得甚为恳切。”这时候他才开始真正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
正因为他思想的转变和保护共产党人和左翼进步人士的举动,所以我党依然把他当作了“前辈”和“朋友”,所以他去世时,教员才会发唁电称:“香港九龙奥士甸道蔡孑民先生家属礼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谨电驰唁,尚祈节哀。”周恩来才会送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蔡元培是民族主义旧知识分子,干过反动的事,也有过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