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元老啊。什么叫做元老?
当初同盟会那帮子人,差不多有一半在搞暗杀。
剩下的一半在搞暴动。
孙中山在黑白两道如鱼得水。
章太炎一个耍嘴皮子写文章的人,蹲大牢就像回家。
至于蔡元培嘛,此公在同盟会时期,热衷于培训刺客,并且会亲手制作炸弹。
那个时候你要说他会当校长,谁信呢,明明就是疯狂伊文。
就连我们的迅哥儿,也不是省油的灯。迅哥儿练武术,点的刺客属性,要是机缘够好(够坏),很可能被疯狂的同学们拉下水,说不定会在清廷的大牢里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名句,与不负少年头相映成趣。
当然啦,后来革命成功啦,元老们也大多金盆洗手了。以炸药取天下,安能以炸药治之乎?
所以不要看他们后来的形象,慈眉善目也好,文质彬彬也罢。但凡能混上这个名号的,心慈手软是不可能的。手刃孺子尚且不眨眼,何况这种事情。
但这绝不是贬损革命志士。没有他们做先驱,也许今天我们还生活中一个浑浑噩噩、任人宰割的国家。
回到话题。蔡元培不是书生。不是课本里和电视上那个戴着眼镜、仁厚谦和的学者。他是辛亥革命元老,北洋和南京政府的重要人物。警察厅长吓唬不住他,北大的学生挟制不了他。
主持北大兼容并包是他,支持清党也是他。这并不矛盾。相反,还非常的一致。
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每个历史人物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