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声音的回答(注)
历史不是静止不变的,礼仪不能停在农业社会,必须适应现代生产力条件。
以起源于周朝的“耕籍礼”推广为例,中国历经千年农耕,民以食为天,这是天下第一重要的礼仪。为表重视,国家统治者要亲自到先农坛做农活,寓意是天子为四海表率,耕出今年全国第一犁,勉励天下农夫勤劳生产,祈祷神农保佑风调雨顺。
具体流程是户部尚书给皇帝送农具,顺天府尹递鞭子,一名有德行的老农牵牛,30个朴实村夫随后跟进,在礼乐伴奏下往返三次,耕足这“一亩三分地”才算完。但是现在我国农牧业产值连GDP的一成都不到,你让人和过去一样每年直播耕地表演“耕籍礼”?明显不现实。
怎么办呢?
自然是顺应当前的经济基础。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钢产量和其他国家之和相当。那么礼仪自然要和钢铁相关:每年元旦假期结束,请一号乘国产卡车到首钢大门口建个小高炉、先烧几本技术教材祭工业神瓦特,以示实业立国,也寓有复兴之路从工业开始之意(长安和复兴是一回事)。
然后工信部送来闸盒,财政部递上闸刀,北京市接通电线,一号亲手合闸,炼出今春第一炉钢水。再从鞍钢选一名有五一劳动奖章的钢铁工程师做现场指挥,30名全国劳动模范穿工装现场观礼,合唱团在远景高唱“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下图是首钢示意图。长安大道西起首钢,向东汇入102国道直至大海,预示本朝工业立国,前程无限!

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汉家礼仪”,我双手鼓掌支持实行这样的大礼。你赞同吗?
当然,21世纪了,只用钢铁工业单独作为经济的代表的确不太合适,那每年轮换也挺好啊。
今年仪式在首钢旧址,明年去中关村,由一号亲手敲出今年全国第一行代码,带领全国程序猿投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后年可以到生物技术公司,大后年再去江南造船厂、铁路工地……每年都给人悬念,直播收视率必定远超春晚。
如果嫌忽视了第三产业,不妨再穿快递制服,驾电动三轮车巡场;或是身着服务员白套装,托菜盘绕场一周,为劳模们送上工作餐。总之怎么贴近现代经济怎么来。领会古礼的精神,改革其形式,打造最高档次的cosplay,这才是中国需要的现代礼仪。

最后再来两张图——教员在海子里主持炼钢,宋先生亲自操作。乃我礼仪之邦大兴之兆!


注:上图绝非开玩笑恶搞。1958年大炼钢铁是现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起点,宋先生身为领导带头炼钢,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礼仪行为。
(完)
注:源自督工2015年的回答,因建议修改+账号被封等综合原因,原回答已不可见。
相关回答